卻也是一個小有謀略、略有膽氣的士人,劉之才在戰場上死得無聲無息。
……
武安郡兵的中陣、東陣相繼被蕭德等沖透。
蕭德引率從騎,轉回隊形,又從東邊向西邊沖殺。
壓陣在后的蕭裕,觀望著敵陣的變化情況,臨陣指揮,一面分出百余騎迎擊從東邊趕來的武安郡騎,一面分出部分騎兵,繞到武安郡兵三陣的南邊,從南邊對其三陣進行夾擊。
并時刻關注著列陣於再南邊一點的那千余成安守卒的動向。
成安守卒明顯是陷入了驚惶,先是一直按陣不動,沒有北進,援助武安郡兵,繼而此際,在武安郡兵潰敗之后,他們后隊變前隊,又開始試圖撤回成安城中。
蕭裕見狀,果斷下令,命令親兵從騎:“截住成安守卒回城的路,不可使成安守卒逃脫!”
他帶來的騎兵,絕大部分已投入戰場,沒有成建制的騎兵可用了。
便親兵從騎中分出了十余騎,朝南邊的成安守卒沖去。
只此十余騎,自然擋不住千余的成安守卒回城。
但同樣是列陣未動的王君廓部,當此時卻是抓住戰機,行動起來。李孟嘗引率王君廓部的百余騎兵從陣后而出,迅捷地插向武安郡兵還城的退路;王君廓、王實謹各率一部,自東面和和北面向成安守卒包抄殺去!王君愕則率引剩下的部曲,列陣原地,以防武安郡兵向南逃跑。
更大的喊殺聲,從西邊、從北邊,響遍了方圓十余里的戰場!
北邊,武安郡兵潰逃的方向,出現了約千人的攔截兵馬,舉著“高”字黑旗。
西邊,蕭裕的將旗的西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兩三千的兵馬舉著“高”、“焦”、“董”等將旗,分從三路,洶涌殺到!又一面更高更大的“右武候將軍、魏州總管、魏州刺史李”的紅色大纛,飄揚在藍天之下,在如狼似虎的數千騎、步之后,在風中獵獵招展。
北逃的武安郡兵無路可逃。
南向成安縣城撤退的成安縣卒,亦是無路可退。
駐馬大纛之下,未有著甲,身著紫袍的李善道,安然地撫摸著短髭,顧眺遠近戰場,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涌動的戰鼓聲,敵人四處逃竄的狼狽場景,這一切交織成了一曲勝利的凱歌。
百里奔襲,奇兵天降,是這場戰斗能夠得以勝利的關鍵。
先以騎兵沖敵陣,接著以步卒擴大戰果,是這場戰斗能夠勝利的戰術運用方面的決定條件。
面對勝利,他既有對此戰獲勝的欣喜,但更多的是對在這一戰中,他的部隊所表現出來的稱得上合格的步騎配合的成功而產生的高興,他心中想道:“騎兵,還是太少啊!”
暮色到來時,戰場上的各處戰斗漸漸結束,各部軍將馳至,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向李善道稟報本部的斬獲!再次放眼戰場,軍旗、英雄的團旗,無數面旗幟迎風招展,映紅了天空的云彩。
三四騎從成安縣城北城外奔來,領頭之騎健碩魁梧,是王君廓。
在離李善道還有挺遠的地方,王君廓就下了馬,快步過來,二話不說,——盡管披著鎧甲,伏拜在了地上,恭恭敬敬地說道:“將軍用兵如神,威如天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