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屈突通絕非宋老生之屬可比!其人系隋之兩朝重臣、當代名將。前楊玄感亂時,他與宇文述等進擊,且進且戰,一日三勝;又三年前,稽胡劉迦論據雕陰,作亂關中,自號皇王,眾達十萬,與稽胡劉鷂子部遙相呼應,而一朝被屈突通盡滅,斬殺萬余,俘獲數萬!
“屈突通其人,仆頗知之。他治軍嚴整,賞罰嚴明,豈不聞民間傳言乎,民云之‘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斗蔥,不逢屈突通’!於今他統驍果數萬,固守河東堅城,此我強敵也,焉可不顧而竟繞城西進?”
屈突蓋是屈突通的弟弟,兄弟兩個皆以嚴整為稱。
李淵起身,攙住裴寂的胳膊,親把他按在席上坐下,回到主位,自也重新坐下,撫須說道:“裴監,你之所慮,亦我之所慮。可二郎、薛大鼎、任瑰等所進言,我細思之,亦不無道理。”
“唐公,三娘子等固是在關中已聚兵數萬,占地數縣,可所聚之兵,不外乎烏合之眾,而反觀關中,盡管於下兵力稍微空虛,依然精兵頗眾,且分據堅城。今若舍河東不取,貿然而即渡河西進,事若順捷,自然最好,倘有不利,屈突通扼以河東,我軍可便是連退,都退不了了啊!況且,除了一旦進戰不利,就將腹背受敵,河內那廂的近況,公亦不可不慮啊!”
……
卻“三娘子”,指的是李淵的三女兒,即柴紹的妻子。
數月前,李淵決定起兵時,秘召他們夫妻離開長安,往去晉陽相聚。
夫妻兩個一塊兒行動的話,目標太大,走不掉。三娘子豪氣出眾,就叫柴紹自去,說:“我一個婦人好躲藏,如遇危險,我會想辦法解決”。柴紹因便走小路,自去了晉陽。
李家在鄠縣有莊園,三娘子隨后也離開長安,歸鄠縣莊所,遂散家資,以招引山中亡命。
最初得了數百人,不得不說,這位三娘子誠是女中巾幗,膽識過人,她的馬僮馬三寶也是頗有勇略,雖為奴輩,有口才,有勇氣,沒兩三個月,她居然就用馬三寶招攬到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分別為首的數支關中義軍,屢次打退長安朝廷所遣來討伐她的部隊,攻城略地,所向克捷,連續攻占了鄠縣、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縣。
每下一縣,她皆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因而遠近奔赴者甚眾,發展以今,部曲已達七萬之眾,號為“娘子軍”,在關中端得是攪起了一番浩大的聲勢。
李世民建言李淵舍河東堅城,先入關中,一個方面,便即是因這位三娘子。
不但是因這位三娘子在關中現已有部曲數萬,占了數縣之地,更重要的是從三娘子只以數萬裴寂所言的“烏合之眾”,而竟就馳騁關中諸縣,關中隋兵不能制,李世民判斷出了關中現今的形勢,已然是人心大亂,隋之守軍無力,故對唐軍言之,此是入關之大好良機!
年輕人,充滿熱血,有激情,干勁總是足的,也敢於冒險。
關中目前的形勢,從表面來看,確乎是有利於唐軍抓緊入關。對這一點,裴寂也承認。
可年齡大點的人,尤其像裴寂這樣,出身簪纓世族,十四歲便被補為并州主簿,從小錦衣玉食,一點苦沒吃過的,可能便會缺乏足夠的冒險精神,即便表面有利,也不免左思右想,力求穩健。因是裴寂,對李世民、薛大鼎、任瑰的建議,他實在是前怕狼、后怕虎,難以贊同。
——薛大鼎、任瑰也者,他兩人的意見和李世民的建議相類,并且,他兩人的建議,比李世民提出的還早。李淵殲滅宋老生部,打下霍邑,兵剛到龍門,離南邊的河東縣城還有兩百來里地,尚未進攻河東時,薛大鼎、任瑰就先后進言李淵,不妨可從龍門渡河,無須去打河東。
薛大鼎是汾陰人,族為與裴氏、柳氏并稱為河東三姓的河東薛氏,他勸李淵說:“請勿攻河東,自龍門直濟河,據永豐倉,傳檄遠近,關中可坐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