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知柴孝和有軍略,虛心地向他請教他對此戰的看法。柴孝和對此戰的看法,卻聞之才知,有的見解且不如李善道。此亦不足為奇,柴孝和在戰略上有一定眼光,畢竟沒學過兵法,也沒指揮過實戰,戰術上并不擅長,故對此戰,有一些李善道瞧出門道的東西,他沒有瞧出。
倒是在知了李善道已令將此戰經過頒給部將看后,柴孝和一時沒瞧出他的真實用意,只以為李善道這是意在用李密此戰之勝,來鼓舞本軍下一步“用兵西南”的士氣。
他笑與李善道說道:“總管,魏公黑石此勝,可謂險之又險矣。仆亦是昨晚知的此戰。才覽罷前部分軍報,驚地仆滿頭大汗!復覽后部分軍報,大喜不已。此戰,殺傷、斬獲王世充等部隋兵上萬,一大勝也。魏公‘先以撤圍,墮敵銳氣’之策,終是得以成用。
“可以預見,再接下來,與王世充等隋軍的交戰,魏公必然就會占據上風。洛陽眼下的注意力,勢必盡已都被吸引到了東線,也許還會再募丁壯,給王世充援兵。此我趁虛西南而下之良機已至。敢問總管,陜、虢等地的虛實,何時可以打探清楚,你我兩軍何時可以渡河?”
李善道想了下,說道:“渡河西南而下的良機,的確是已經有了。這樣吧,柴公,我今日就催一催往陜、虢方向打探的斥候,令他們早些回報。天已轉寒,再冷些日,倘使下起雪來,也不利於你我兩軍進戰。要不,就暫定十天之后,你我兩軍渡河?”
“好!就十天!”柴孝和痛快應道。
遂於即日起,柴孝和所領之五千步騎,營中休整;李善道令下黎陽,命再運糧河內,又令高曦征募民夫,并勞蕭繡、王湛德,去濟源、王屋兩縣南的黃河渡口搜尋船只,開始積極備戰。
各項備戰的命令下達次日,先有一部兵馬坐上船,折回貴鄉。
這部兵馬是孫朗部,乃是“用兵西南”此策既已被李密接受,“增兵劉黑闥”這件事就可辦之。經過充足的休整后,孫朗部於今日開拔,先經永濟渠還至貴鄉,再去武安與劉黑闥會師。
柴孝和聞有李善道部部曲離營,坐船東去,不知何為,趕來問了下李善道。
知了緣故之后,當著李善道的面,他沒說甚么,只回帳后,給李密寫了一道上書。
……
四天后,派往澠池、弘農方向打探的斥候,絡繹返回。
一道道有關澠池、陜縣、弘農的情報,——因為澠池、陜縣北與河東郡接壤,特別陜縣,縣城就在黃河南岸,過了百梯山,西南兩百多來里外即河東縣縣城,因捎帶著還有河東郡、河東縣的一些情報,軍事、民情、群盜、風土,等等,五花八門,全都呈遞到了李善道的案頭。
所有這些打探到的情報中,有兩條情報,頗使李善道多留意了下。
一條是河東縣方面的情報。
李淵、屈突通現都先后已不在河東縣,但河東縣城,當前依然是唐軍、隋軍對戰的情形。李淵率主力從河東縣城走時,留下了呂紹宗等將引兵繼續圍攻河東縣城;而屈突通在離開河東縣城,試圖跟著李淵部主力入關,援長安時,則是臨時署領了鷹擊郎將堯君素為河東通守,令其率本部守城。唐、隋兩軍的主力盡管已都離去,河東城上城下仍是戰火頻仍,攻守甚酣。
堯君素其名,李善道前世略有知,但對他的具體事跡不很清楚,原來現守河東縣城的是此人。
卻這堯君素是汲郡湯陰人,李善道約略記得,這次用兵河內,兵到黎陽,與李善仁見面時,好像李善仁邊上跟著的他最近辟除的諸吏中,就有個姓堯的,堯這姓太少見了,又是在汲郡黎陽見的,肯定便是這堯君素的族人,只不知與堯君素有何具體的關系?
一條是弘農郡方面,有關其郡“群盜”這塊兒的情報。
澠池、陜縣、弘農皆多山,山多,亂世時候,盜賊就多。這幾個地方的盜賊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