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較有名號的群盜渠帥,斥候都打探到了,盡在情報中有稟。
這些群盜渠帥的名號,李善道絕大多數都不認識,只一部活動在弘農郡盧氏縣周邊的悍賊賊率的名字,李善道越看越眼熟。這部盜賊號為“忽峍賊”,其渠帥名張忽峍,又名張士貴。
“莫不就是那個張士貴?”
李善道在地圖上找到盧氏縣的位置,端詳了多時。
於下的弘農郡,和兩漢時的弘農郡不能比,是個小郡,東西兩百里地長,南北亦兩百來里長,共只有四縣。三縣都在郡北,郡中、郡南主要是山地,僅盧氏一縣。
只要進兵神速,掩其不備,澠池、陜縣不難打,可打完這兩縣,再用兵弘農的話,因奇兵天降的效果已沒有,加上弘農多山的地形,或就會不太很好打了。
但也不是沒有解決這個麻煩的辦法。
李善道此前,其實就已考慮到了,最好的辦法,就是進兵弘農郡前,先把盧氏拿下,然后一路自澠池由東而進,一路自盧氏由南而進,兩路夾擊,弘農郡北部彈丸之地,就取之不難了。
本已有此念,現又知了活動在盧氏周邊的賊率是張士貴,“先下盧氏”的念頭,李善道就更強烈了。只是不知,這個張士貴,能否將之招降?能不能,總得試試才知道!
李善道做出決定,便令召張懷吉來見。
張懷吉性格豪爽,有膽色,有口才,也有些膂力,并且體貌五大三粗,亦像綠林好漢,兼以他是個道士,能從玄學方面忽悠人,對於招攬群盜這種事情,他最適合當說客。
張懷吉很快即到,李善道上下瞅他了幾眼,旋又想起一人,便下令,叫帳外侍從的薛萬徹也進來。張士貴定是勇士,只一個張懷吉,僅用話語也許還不足以勸其歸降,那就再加上個薛萬徹。讓張士貴看看,李善道帳下的萬人敵是何猛將,再從實力上促其心動,對他雙管齊下。
文武兩道并用,再把李密的旗號打出來,招降張士貴的把握可能就會大一些了。
就把欲煩張士貴、薛萬徹走上一遭,為己招攬張士貴的打算,與他兩人說了一說。
關系到其后取弘農的計量,張懷吉、薛萬徹焉有不從之理?二人俱是昂然領命。
取上盤纏,帶上精卒百人,兩人當日即啟程,先期西南而往,奔盧氏招攬張士貴去也。
澠池、陜縣、弘農郡的情況,大致已知。
結合柴孝和幾個月前親身在澠池、陜縣等地的見聞,李善道接下來,便也柴孝和等細議攻澠池等地的進戰之略。商議數天,各方面的進戰辦法基本定下。
萬事俱備,在李善道承諾的第十天頭上,兩軍拔營起寨,開向濟源、王屋兩縣之南的黃河。
而在離黃河北岸還有幾十里地處,留守河內的高曦遣吏,陪送兩人追上了李善道所率之部。
與這兩人一見,李善道大是高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