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說道:“阿兄,此議也不是荒唐昏聵,此議是害你我兄弟。如兄所言,隋鹿早失,其祚勢不能再興,你我兄弟本從翟公,首倡義舉,若反於此時,竟改降了亡定之隋,則日后呢?即便因是,與洛陽隋軍聯兵滅了李密,你我兄弟莫不還真要再當隋之亡國臣?
“而又若滅李密后,你我兄弟再舉反隋之旗,你我兄弟於世人眼中,將為何種人哉?就成反復之徒了!人無信不立。此策若用,你我兄弟必不能成事於今世,而身為后世明智之士所笑。”
李善仁沒想這么深,品了品,是李善道說的這么回事,出了半身冷汗,拍案大怒,罵道:“賊廝鳥!虧俺一向看重於他,卻給俺提出了這么個害你我兄弟之議。阿弟,俺回去就把他趕走!”
到底還是個“仁善”,沒說殺,只是趕走而已。
李善道懶得追究是誰提出的此議,接著問李善仁,說道:“阿兄,尚有別議沒有?”
李善仁回答說道:“別的意見就沒有了,俺所知者,就這三個。”
與李密斷絕,劃河自守,是一;不計“前嫌”,依舊名義上臣屬李密,是二;降隋,是三。
“阿兄,我都知道了。”
李善仁等了等,不見李善道再往下說,說道:“阿弟,眾意你既已知,那么,你到底是何意?”
“我不是說了么?阿兄,且等先退走裴行儼等部,我自就會再做出決定。”
李善仁所代表的大部分人的意見已知,魏征、劉黑闥等的意見也得先搞清楚。
兩天后,高曦、趙君德相繼到了河內縣城。
聽過他們匯報軍事之余,李善道就“底下怎么辦”此問,先又問了一問他兩人的意見。
又一天后,消息傳來,裴行儼、張仁則等部撤兵。
第四天、四五天頭上,魏征、劉黑闥等的第二封來書呈至。
在這第二封來書中,他們各不再像第一封來書,重點是詢問李善道底下的打算,而按李善道的問話,把他們各自對底下來該怎么辦的考慮,盡詳述其中。尤其魏征的來書,分析甚細,講述甚多,隨著他來書的還有于志寧也來了,更當面進了他和魏征等的意見。
至此為止,大部分一般臣吏員的意見,李善道知道了;魏征等的意見,李善道亦都盡知。
於是,十一月底、十二月初這日,在實際上他是已有腹算的基礎上,綜合眾人的意見,李善道正式做出了他就“底下怎么辦”的決定。
決定才下,尚未公之於眾。
一個熟人自河陽渡河,被帶到河內縣城,求見於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