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出現了甚么變化?”于志寧問道。
李善道拈起秦敬嗣的軍報,說道:“劉文靜兵到陜縣,已有多日。連日攻城不歇,而陜縣城并無失。敬嗣最新軍報,言說劉文靜部的攻勢已經漸疲,君漢兄的援兵則即將到至。陜、虢的局面,看來已是穩住了。這是軍情變化的之一。”放下秦敬嗣的軍報,又拈起樂壽方面最新的情報,說道,“樂壽最新探報,王伏寶兵已還至樂壽,竇建德將親率主力東來!”
眾人相顧。
薛世雄說道:“竇建德將親率主力東來?明公,東來何處?”
“竇建德現尚未出兵,但偵聞樂壽傳言,其將兩路東來。偏師往弓高,他親率主力向阜城。”
仍是那句話,沒有不透風的墻。
在少數人、小范圍定策的階段,一件軍事,也許可以保密,但在策略定下,——比如竇建德準備兩路兵馬西出,救援渤海的此策,定下之后,其軍將要出兵的部隊,肯定是需要做開拔之備,到了這個階段,知道竇建德的此策人首先變多了,其次人多口雜,就很難保密了。
樂壽探知得來的這個消息,正就是這樣探知得到的。
薛世雄怔了一下,旋即說道:“竇建德打算親率兵出,援救渤海?”
“不錯,情報正是如此。”
眾人不覺再次相顧。
便如于志寧不太懂軍事,卻也驚喜說道:“竇建德這一親率兵出,明公,對我軍是個機會啊!”
可不就是個機會么?竇建德如果在樂壽不出來,底下的仗,李善道還真就不好打,或者可以說,打不成了。李善道此次北上,圍魏救趙,解魏刀兒之危,因為出兵倉急,總共才帶了兩萬上下的步騎,雖然后來得到了些后續兵馬的補充,現也不過兩萬多步騎。
這么點人馬,搞個奇襲,打一打平原郡,是可以做到,但要想憑這點兵馬,就打到樂壽去,萬難做到,——事實上,只這些兵馬,莫說打到樂壽去了,即使連渤海也是只能再騷擾而已。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卻竇建德居然要親率主力西出!這豈不就給李善道了一個“趁當前戰局有利於他”的形勢,而抓住此機,看看能否與竇建德打上一場決戰的機會?
一場決戰打下來,如果能夠取勝,縱不能一舉就將竇建德殲滅,至少也可以趁勝,或將渤海大部收入囊中,或更進一步的,將信都郡也給占下,抑或打下部分地區。
薛萬徹年輕,藏不住話,忍不住納悶地說道:“怪了。明公,竇建德為何竟要親率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