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有何可笑?”于志寧詫異問道。
李善道從容說道:“竇建德,我本以為他也稱得上豪杰,今以觀之,色厲內荏。”
“明公此話何來?”
李善道說道:“范愿遣兵千余,往鼓城方向騷擾,這肯定是竇建德給他的命令。所為者,無非是為擾我賢兄,使我賢兄不好攻復深澤等縣。他的打算很好,卻只敢以千余兵馬出擾,這點兵馬,放到真格上,又能起什么作用?由此足可見,經與王伏寶一戰,竇建德、范愿皆已頗忌憚我賢兄矣。竇建德已引三四萬眾,來與我戰,今又調曹旦部兩千亦往阜城,增援與他,由此則可見,竇建德這位老兄,對我等現也是甚為忌憚!豈不他雖興師動眾,然色厲內荏?”
大戰在即,當下需要用一切的手段,鼓舞自己的士氣,滅敵人的威風。
此即“戰略上重視敵人,戰術上蔑視敵人”。
于志寧等以為然。
薛世雄問道:“明公,竇建德兵馬已出,我軍底下是不是該做些準備了?何以迎戰?”
“確實是該做些準備了。敬兒,你領你部,今日開拔,沿永濟渠一線南下,分兵扼守各個渡口,做出阻擊竇建德兵馬渡永濟渠的架勢。傳令高曦,令他率部進駐長河,亦做出阻擊竇建德入平原郡之架勢。同時,傳檄王薄,令他繼續掠陽信、樂陵,我軍放出將入渤海郡的風聲。”
薛世雄說道:“明公的意圖是,使竇建德相信,盡管他已率部親援渤海,可明公仍要攻渤海?”
“不錯,我正此意。”
薛世雄遲疑了下,說道:“卻只怕竇建德,不太會相信吧?”
對呀,人家竇建德都帶了三四萬兵馬來打了,你還要打渤海郡,這的確是有點假。
李善道卻沒有再作解釋了,只是笑道:“薛公,有道是,‘假作真時真亦假’。”
薛世雄等都是滿腹疑竇,但李善道不肯再多說,他們也沒法追問,只好罷了。
卻議事罷了,命令傳下,薛世雄等離開之后,蕭裕轉了回來。
“明公,‘假作真時真亦假’,此言誠乎有理。末將斗膽,妄猜測明公之意。擺出仍攻渤海的架勢,可是欲以此誘竇建德為救渤海,不得不渡永濟渠,兵來胡蘇,與我軍決戰?明公此意,固然甚是,但薛公所慮,不為錯也。方今竇建德提數萬之眾,分向弓高、阜城,以脅我軍側翼和后路,這個形勢下,我軍若仍還擺出欲攻渤海的架勢,末將亦憂,竇建德怕是不會相信。”
李善道摸著短髭,笑道:“蕭公,要的就是他不信啊。”
“要的就是他不信?明公何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