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寶誼是沙場宿將了。
李淵起兵前,他就跟著李淵在太原剿賊,李淵起兵后,西河、霍邑等戰,他又皆有參與,屢立戰功,加上他性格剛強,因對王君廓,即便王君廓敗了元君寶、元仲文一仗,他并無怯懼。
“李公,王君廓本部只三千兵,余則虞鄉群盜,不值大慮。適斥候報云,其陣松散,顯系倉促應戰,意欲以虛張聲勢阻我軍前行而已。俺意,你我兩部兩萬精卒,若是合力,直搗其陣,必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破之。其若潰散,就乘勢追擊,務必全殲,以揚我軍威。公意何如?”
李仲文遲疑了下,說道:“王君廓可用之兵,只有其本部三千,我以兩萬之眾攻之,固然勝算極高,可李善道部主力,根據軍報,已將至蒲坂,如果他分兵來助王君廓,我軍也許就將兩面受敵。將軍,仆之愚見,以我精銳徑攻王君廓陣,此策可行,然為防李善道部援助,同時宜分兵一部,護我側翼。如此,既可破王君廓,又可防李善道突襲,當得確保萬無一失。”
“將軍慮事周全,此策甚是!”姜寶誼剛烈,是個果決之士,不會拖泥帶水,接受了李仲文的建議,當即決定便就做出,下令說道,“就集合你我兩部主力,攻王君廓,分兵五千,護衛側翼。李公,攻王君廓部,俺親督之;側翼護衛之任,就托付與公了。”
因是昨晚已在桑泉休整過,將士并不疲勞,兩人議定后,便不再另令將士休整。
先將各部將校召聚,將兩人商定的計策告與知道,旋即姜寶誼就軍令下達,命整備兵馬,分為兩部,一部隨姜寶誼攻王君廓陣,另一部由李仲文率領,隨從側翼,以防不測。
諸將領命而去。
兵馬齊動,戰鼓擂響。
兩部兩萬部曲在其各部將校的指揮下,跟隨本部旗幟,就地以官道為軸心,散向兩面田野,變行軍隊形為進戰隊形。甲士披甲,騎士上馬。約用了半個時辰,兩路人馬調配完畢。
姜寶誼自引主力萬余,長驅直進,徑赴前方十余里外的王君廓部陣地。
李仲文引五千步騎從行側后,既防李善道部突襲,又隨時策應主力。
只且說姜寶誼所率的這路主力,其內的骨干力量盡是從李淵起兵的老人,打河東、入關中,所向皆下,僅在蒲坂稍微受挫,實是常勝之師,又都已知前邊阻擊的敵人只數千,且多群盜之流,由是行進間,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盾牌如墻,槍林似火,士氣高昂,氣勢如虹。
急行十幾里地,王君廓部所列的阻擊陣地,已然在望。
見其陣人數不少,的確是如軍報所報,得有四五千人,但亦如軍報所言,旗幟不整,衣甲雜亂如秋后枯草,勉強列成的三層方陣中,插著一面“驃騎將軍王”字樣的將旗,復有數面“替天行道”之類的賊旗。姜寶誼令軍士稍息,展開布陣,親自策馬至軍前觀察,看之稍頃,冷笑與從將說道:“此等烏合之眾,何堪一擊!傳令三軍,隨俺沖鋒,一舉破敵!”
三四騎馳出王君廓陣,提著長槊,向著在列陣的姜寶誼部指點,一副挑釁模樣。
姜寶誼側耳聽之,約略聽到了這幾騎的叫罵聲,但并不為所動,只是冷眼相待,等到部曲列陣完成,而這幾騎猶未退走,遂喝令說道:“賊子焉敢搦戰!誰為本將取彼等首級?”
話音未落,一將應聲而出,手持長槊,驅馬疾馳,殺將而向。此數敵騎沒有應戰,胡亂射了幾箭,轉馬回走。殺出這將是姜寶誼軍中勇將,打宋老生時,隨從李建成,便曾立下赫赫戰功,他馬快追上,長槊揮舞,險險將一敵騎挑落馬下,余者驚懼,四散逃竄。
對面王君廓陣中,稀疏的箭矢射出,將殺出這將逼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