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何策?”
高延霸奪過竇建德持的細直鞭,指點龍門、定胡,說道:“既然唐援有可能主力渡定胡,偏師渡龍門,為免打草驚蛇,我軍何不先按兵不動?等唐援的主力,果然從定胡渡河,入到離石郡,將攻劉武周,解晉陽圍時,我軍再揮師疾進,攻打龍門!然后分兵略臨汾等郡?”左顧右盼,給自己的此策做了個總結,說道,“小奴此策,嘿嘿,喚作‘驅狼吞虎,漁翁得利’。”
李善道嘖嘖稱奇,不禁地對高延霸刮目相看,笑問屈突通、竇建德等:“延霸此策何如?”
屈突通捋須沉思,緩緩說道:“高柱國此策,可稱精妙。若能精準把握時機,我軍的確可從中取利。只是,宜防唐援另有奇謀,須得嚴密監視其動向。”
不看僧面看佛面,竇建德也例行地稱贊了下高延霸,隨之說道:“不過以臣愚見,在唐軍渡河前,龍門,我軍固是可先不攻,然亦無須按兵不動。河東郡北部的河北、芮城兩縣,尚在唐軍控制之下,我軍不妨可先將此兩縣奪占,從而打通與陜、虢的通道。這樣,既可穩固河東郡的局面,道路打通,常平倉之糧可源源不斷運抵,又能為我軍后續行動提供便利。”
“竇公所言,與我意同。芮城、河北兩縣,我也認為,我軍須當盡快將之攻拔。把這兩個縣打下來,不僅有竇公說的這兩個好處,還有一個好處,便是能使唐援、劉武周不致生疑。”李善道看著沙盤上的芮城、河北兩縣所處,贊同竇建德的建議,頷首說道。
數萬漢軍,如果在打下蒲坂以后,全軍按兵不動的話,不免就太過反常,肯定會引起唐援、劉武周的懷疑,也許會因此產生不必要的戰場形勢的變化,是故而“一靜不如一動”。
說著,李善道將目光轉到了龍門縣的東邊一處,摸著短髭,話語頓下,面露思索之色。
屈突通、竇建德等隨著他的目光,看向他落目的地方。
是龍門縣城東側,約百余里外,絳郡郡內的一個地方。此地位於絳郡郡治正平的南邊,在汾水的南岸,正處於汾水由南北走向轉為東西走向的轉折地帶。沙盤上標注著此地名字:柏壁。
柏壁不是縣,是個軍事堡壘性質的小城,始建於北魏明帝元年,本名柏壁鎮。此城占地不小,周回八里,城墻堅厚高大,基寬兩丈余,高兩丈五尺,且位處臺地之上,三面環水,居高俯瞰,實為要津之所。根據黃君漢等的軍報,此城中現有兩千唐兵駐守,還沒有攻下。
屈突通說道:“柏壁?”
“龍門周邊,此地最為要害。唐援若如我等所料,僅以偏師渡龍門,則且罷了;若不如我等所料,竟以主力渡龍門,則柏壁此城,我軍就必須先將之攻取!不然,一旦被唐軍入駐,此城糧秣充足,地勢險要,就勢必將會成為唐軍在河東、絳郡、文城郡一帶的支點,進而威脅我軍側翼,牽制我軍,影響整體戰局,使我軍不敢貿然北進,不利於我軍矣。”
柏壁的大名,李善道前世是有知道的,但他前世時,并不知道柏壁的具體地點。
也是這回打入河東后,他才知道了柏壁的位置。
不得不說,原本時空中,李世民選擇駐兵此處,確實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決策。
首先,這個地方易守難攻,可以堅守。
其次,其地位處在河東郡、絳郡、文城郡三郡的交匯處,城在絳郡西部,西北數十里外是文城郡,西南數十里外是河東郡,占據住此地,影響就能輻射到這三郡的大片區域,足可保唐軍即使是在河東地界大多失陷的情況下,也能牢牢地占據住河東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