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三十多歲,膚色白皙,相貌俊朗,稱得上儀表堂堂,唯是坐在李孝基主位邊的上首,神情不屬,仿佛懷有心事,眼神不時瞥向帳外,如似發呆,可不就是獨孤懷恩。
蒲坂大敗之后,獨孤懷恩得以逃脫,經由蒲坂渡口,在奔長安的途中,碰上了李孝基、唐儉率領的第二撥唐援。李淵提前有軍令給李孝基,若是獨孤懷恩未死,就讓他從在軍中,戴罪立功。獨孤懷恩因此,現卻也是在李孝基的帳下。李淵未因他兵敗治罪於他,不足為奇,說到底,他是李淵的表弟,不能一場敗仗就砍了他的腦殼,但敗兵之將,他的精氣神尚未恢復。
感覺到了李孝基的視線,獨孤懷恩抬起頭,“哦、哦”了兩聲,說道:“甚么?王君廓?”
李孝基說道:“王將軍剛才說,王須達、王君廓兩部漢軍搶占了龍門對岸的渡口,似有攻龍門之意。獨孤兄,王君廓,你與他交過戰,此人用兵的能力,你應清楚,如何?”
“王君廓……,李兄,我并未與他直接交戰,與他交戰的是君寶與元仲文。君寶,王君廓用兵何如,你來與李公說說。”獨孤懷恩緩過來神,因為此話,讓他回憶起了蒲坂城外的敗仗,心有余悸,草草地答了李孝基句,將話頭給了坐在帳中下邊的元君寶。
元君寶、元仲文兩將,元君寶也從蒲坂突圍得出了,但元仲文死在了亂中。
聞得獨孤懷恩吩咐,元君寶慌忙站起身,應了聲諾,恭恭敬敬地回答說道:“敢稟李公,王君廓用兵狡詐,善於佯敗、設伏,這鳥廝……,虞鄉一戰,末將與元仲文就是一時不慎,中了他的奸計,結果敗了一仗。姜、李兩位將軍亦曾中其奸計,也被他敗過一場。”
“王須達,我聽說過他。”李孝基點了點頭,示意元君寶落座,撫須沉吟片刻,說道,“其人是漢軍大將,很早前就跟在李善道麾下了。李善道取河北、打陜虢,此人歷戰多與,功勞赫赫。如元將軍所說,王君廓又系狡詐之徒,則他兩人現逼龍門,姜、李二公不敢稍離,倒亦可以理解。”斟酌了會兒,問王長諧,“王須達、王君廓若攻龍門,姜、李二公可得守乎?”
王長諧說道:“姜、李二公先被王君廓所敗,繼又被王須達、蕭裕等敗,兵馬折損不少,然現今其兩部兵馬還有萬余。以萬余之眾,扼汾水之險,只要不浪戰,守據龍門,應是無礙。”
“漢軍主力,而下什么動靜?”
王長諧說道:“攻陷蒲坂后,李善道駐軍蒲坂,其軍主力現正在蒲坂休整。”
“我聞軍報報稱,漢軍乃三路入寇。一路為李善道親率,寇河東郡;另兩路分為黃君漢、劉黑闥率領,一寇絳郡,一寇上黨郡。黃君漢、劉黑闥兩路漢軍,現各是什么情況?”
王長諧說道:“黃君漢部兵馬萬數,我軍在絳郡沒有重兵駐扎,絳郡縣邑,多已被他攻陷,重鎮僅柏壁城、正平縣城猶未失陷。劉黑闥部號稱五萬,實際或有兩萬余步騎,入上黨郡后,在潞城大敗郭子武的援兵,已下上黨縣,留魏刀兒引兵三千據守,余現分兵兩路,一路由劉黑闥率引,羅藝、高開道等部從之,西攻沁源,一路由宋金剛率引,北進到了鄉縣、榆社縣。”
沁源,位處上黨郡的西部,北與西河郡接壤,西與臨汾郡接壤。鄉縣、榆社縣位處上黨郡的北部,北與太原郡接壤,西與西河郡接壤。——榆社,是開皇年間置的縣,楊廣大業初年將此縣廢之,并入了鄉縣;不過李淵太原起兵以后,為加強對這一帶的控制,將榆社重置為縣。
王長諧盡管不得渡蒲坂渡口,但他這段時間沒有閑著,派了很多的斥候、密使深入河東郡、絳郡、上黨郡、長平郡等河東地界的南部諸郡,打探漢軍的進戰情況,并及與這些郡中尚未失守縣城的長吏、守將聯絡,堅定他們守城的信心,故對漢軍當下的狀況較為了解。
李孝基、唐儉等離席而起,到帳中的沙盤邊仔細查看。
找到沁源、榆社、鄉縣等地的位置,李孝基沉聲說道:“劉黑闥分兵兩路,意圖明顯,北上榆社、鄉縣的這路,意在與劉武周部打通聯系;西向沁源的這路,意在策應黃君漢部,為漢軍下一步攻取臨汾做準備。……郭子武兵敗以后,是生是死?其余部尚存的有沒有?”
王長諧答道:“郭子武兵敗后下落不明,俺遣往上黨郡的斥候、密使,皆尋不到他的蹤跡,估計是已經沒在戰中了。其余部尚存三四千人,南逃入了長平郡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