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因此提出了“構筑甬道”的意見。
在指出可用“構筑甬道”,來應付以上兩種局面后,屈突通還又指出,如果在汲縣城外各營、以及城與各營之間建筑甬道的話,與秦末時章邯、劉邦的甬道不同,——章邯、劉邦的甬道都很長,但他們需要建筑的甬道,卻都不長,營與營之間相連,甬道能有多長?至多幾里地;城與各營相連,甬道也不長,最長的也只有十里地左右,這樣,筑造時間短、耗費人力少,而且還不必擔心若是宇文化及遣兵攻甬道的話,防守兵力分散的問題。
不得不承認,屈突通的分析很有道理。
李善道從諫如流,於是,采用了他的此個建議。
別的不說,只從今日初戰來看,構筑甬道的策略頗見成效,確是給宇文化及部造成了困擾。
今天是攻汲縣的初戰,天氣很熱,但宇文化及斷斷續續的,也在望樓上觀望了大半天的戰況,甬道這個問題,他也發現了。聽了宇文智及此話,他點頭說道:“甬道的確是個麻煩。我今日觀戰時,也望到了。我軍分明兵力占優,可因甬道之故,卻只能攻賊營之一面,至多攻其三面,無法形成四面合圍,使我軍兵力上的優勢難以發揮!著實可惡!三郎,你怎么看?”
如前所述,城外三面的漢營各俱是形成一個弧形,已是弧形,再各營間有甬道相連,就產生了一個結果。便是,攻營一方,攻的如是弧形中的任一漢營,就只能“攻其一面”,即只能從正面進攻;攻的若是弧形最邊緣的漢營,好一點,則可“攻其三面”,即正、側、后三面。
宇文士及起身,回答說道:“阿兄所指極是。今日弟督軍主攻劉豹頭、高開道兩營,高開道營在內側,劉豹頭營在外圍,即因甬道之遮蔽,弟部對高開道營只能攻其正面,對劉豹頭營,亦只能攻其三面,沒辦法完全發揮我軍兵力上的優勢,不能對其四面齊攻。
“除此以外,阿兄,還有一條。甬道不僅限制了進攻位置,使我不能發揮兵力優勢,還增加了敵軍反擊的機會。卻在甬道上,漢賊建的有箭樓等工事,弟部今日攻高開道營時,便屢遭其營兩邊甬道箭樓上的賊弓弩手夾射,士卒傷亡頗重;弟注意到,并且甬道底端,似乎還有暗門、藏兵洞之類,賊兵可隨時出擊,攻我兩翼。阿兄,甬道的問題,確乎是必須先要解決!”
宇文化及有心自己想出個解決的辦法,呆坐了半晌,半點主意想不出來,離席身起,背著手,在帳中來回踱步,又轉了一會兒,仍是無計可施,只好放棄了自己想主意的念頭,依舊如往常相同,老老實實地請教宇文智及、唐奉義等人,問道:“阿奴、卿等有何良策,可破甬道?”
他呆坐、踱步時,唐奉義等的目光都跟著他,見他最終束手無策,還是得詢問眾人,唐奉義等臉上自是不會有什么異樣,心中各是如何想,卻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眾人暫不開口,等宇文智及先說。
宇文智及琢磨了下,說道:“阿兄,依俺看,李賊城外各營間的甬道都不長,不如集中兵力,多用撞車等械,分段強攻,以我兵力之雄厚、軍械之充沛,雖其甬道用的都是土石夯筑,將其分段攻破,料應不難!”設想到了一點,揚眉抖擻,又說道,“我軍攻甬道時,其兩邊營中若敢出援,并可將其援兵也一并消滅,說不定,就連李賊諸營,我軍也可以一舉攻下了!”
“阿奴此策何如?”宇文化及以為然,覺得宇文智及這辦法不錯,問唐奉義等。
諸人皆無異議,只有唐奉義沉吟片刻,說道:“省主此策,誠然妙計,但有一點,仆略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