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只要李善道一聲令下,便會立刻出去行刑。
只是讓群臣議議裴世矩等被擒的隋臣,怎么處置。
馬周倒好,卻王軌、蘇威也扯出來了。
而且一通話,殺氣騰騰,如同冰水潑入滾油,堂內氣氛瞬間炸開。
魏征眉頭緊鎖,清瘦的身軀緩緩而起,下意識地撫摸干凈無須的下巴,看了看馬周,沉吟稍頃,說道:“大王,臣愚見,馬周此言差矣!”他語速不快,邊想邊說,說道,“誅殺首惡,以正視聽,固有其理!然豈能不分主次,不辨情由,一概誅戮?”
他目光轉向李善道,拱手肅然,接著說道,“大王明鑒!王軌獻郡,蘇威參賊,如若追究,固宜殺之,以明忠奸、立綱紀。然王軌已降大王,且其獻城與賊之舉,實力不如人,亦屬為保全東郡士民不遭兵災的無奈之為,情有可原;又蘇威雖有過,畢竟年邁,且未直接參與弒君,其兩朝老臣,侍奉隋室三十余年,亦曾有過功績,至今有名望於海內。
“故臣之見,對此二人,或可稍緩其刑,予以改過自新之機,才可方示大王之寬仁。
“而至若裴世矩、何稠、崔君肅等人。臣愚見,彼等多是為宇文化及脅迫,刀兵加身,身不由己,遂不得不暫屈從宇文化及,非主動附逆。且此數人,皆一時俊彥。裴世矩老於政事,通曉四方;何稠精於營造,機巧無雙;崔君肅歷周入隋,明於典章。此等經世致用之才,若因一時失陷賊手而便盡數誅殺,豈非暴殄天物?更是寒了天下士人之心!”
魏征踏前一步,聲音清朗如金石相擊,跟著說道,“大王志在天下,欲滌蕩乾坤,再造新朝,正當廣納賢才,收天下智勇為己用!豈能效匹夫之怒,徒逞一時快意?臣請大王,赦王軌、蘇威、裴世矩、崔君肅、何稠等,令其戴罪立功,以觀后效!此方為明主御世之道!”
他袍袖一拂,對比馬周的按劍激昂,姿態凜然不可犯。
……
馬周年輕,血氣方剛,難免言辭鋒利,并且他被李善道辟除之前,一直在鄉間地方,寒士而已,對朝中大臣們過去的經歷、其本身的能力也了解的不多。故而,他的建議就比較干脆,或言之血腥,但魏征人情豐富,對隋室朝中的大臣們也較為了解,聽說過很多他們的事跡,是以建議就與馬周截然不同。一個是建議全殺了,一個是建議全不殺。兩人水火分明。
也確實是像魏征說的。
王軌、蘇威不提,只就到眼下為止,所擒獲到的隋臣中名聲較大的裴世矩、崔君肅、何稠等人來說,這些人確乎是各有出色的才干。
裴世矩,就是裴矩。
他本名世矩,原本時空,入唐后,避李世民的諱,改名裴矩。
其出自河東裴氏,今年七十來歲了,也是個歷經前代、隋朝的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