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杜二公所言壯哉!”單雄信又起身來,踏前一步,積極地大聲請戰,“臣愿為攻洛陽之先鋒,給臣三日,不,兩日!定為明公先取下上春門!城門一破,洛陽便是明公的囊中之物!”
他胸脯拍得山響,豪氣干云。
然而他這這副積極的態度,落入徐世績眼中,徐世績卻不禁沒人注意的時候,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趕在李密發覺之前,徐世績趕緊將這情緒收斂,依舊謹小慎微的正襟危坐。
柳德義、杜才干、單雄信三人頗是樂觀、急於求戰的語聲,激蕩堂中。不管他們說的對不對,卻眼見洛陽城破在即、急於攻克洛陽的這股狂熱,至少略微沖散了點來自河北的陰霾。
李密微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諸公豪情可嘉。”再次詢問房彥藻等,“孝朗、祖公,怎不言語?公等怎么看的?公等俱智謀之士,豈無高見?盡請言來。”
……
房彥藻與祖君彥對視一眼。
祖君彥眉頭緊鎖,起身說道:“魏公明鑒,臣以為,李善道絕非等閑。兩個月前,他兵入河東,與李淵連番大戰,雖未全勝,占據了河東南部數郡;隨之,兵還河北,大敗宇文化及,論以軍略、其軍將士之能戰,實不可小覷。近日他在河北推行軍政改制,更可見其志莫測!
“又裴矩、蘇威諸隋故臣,或有謀略,或嫻政務,俱負盛名於世,而竟悉歸其麾下,愿肯從附,由此,越加可見,李善道此子,非常人也!其雖草莽出身,已具雄主之姿。
“更別說,他任薛世雄坐鎮東郡,薛乃宿將,深通兵略;又以侯友懷為滎陽郡守!滎陽乃我洛口后方,他意欲何為?此乃明擺著要窺我腹心,斷我與山東諸郡的聯系。臣以為,萬不可掉以輕心!針對此點,臣建議,當立即增派精兵,嚴防河內,同時火速派遣得力干吏,循撫滎陽、梁郡等地群臣,穩定后方人心!否則,臣恐山東或生大亂!”
他語速急促,條理分明,將河北一系列動作背后的致命威脅剖析得淋漓盡致。
終於聽到一點有價值的建議了!
李密撫摸胡須,輕輕頷首,目光轉向一人,說道:“細作探知,李善道在河東此戰中,俘獲了鄭元璹,前不久,將他從河內專門調向東郡。子直,鄭元璹此人,你熟悉與否?”
所問之人,是鄭颋,“子直”為其字。
鄭颋也是出身滎陽鄭氏。
他沒有兵略之才,能得李密重用,靠的是家族門第與他的聲望,因適才他沒出言。
聞得李密此問,鄭颋答道:“回明公的話,鄭元璹系鄙族北祖后裔,與臣系出同支,然非同房。其父鄭譯,為隋開國元勛,文皇帝曾言,‘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此明公當知。至若鄭元璹,其人少在戎旅,尤明軍法,長於言辭,頗有才干。”
他知李密詢問鄭元璹的原因是什么,只能是擔心鄭元璹可能會有助於薛世雄等招攬滎陽的士心,故簡單地介紹了下鄭元璹的能力之后,便將介紹的內容,轉到了鄭元璹及其家族在滎陽的影響力上,說道,“鄭元璹其房,自洞林公以今,歷仕諸代,世代二千石,在鄙郡根基深厚,親友故舊遍布。一旦他到東郡,薛世雄有意窺我滎陽,他或將會有利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