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放晴,晴空高遠,秋意清洌。
衛南縣城外,黃土官道兩側,萬民翹首。
縣令引縣中士紳、耆老,早已肅立道旁恭候。
眾人雖非錦服華冠,卻也衣冠整潔,臉上交織著恭敬、好奇與難以掩飾的局促。
遠方煙塵漸起,旌旗蔽空,漢王李善道的儀仗迤邐行近。
車駕甫停,李善道便自車中步下。
他身著常服,外罩半舊玄色裘袍,未戴冠冕,僅以幞頭束發,頗顯隨性。
目光掃過熟悉的鄉野故土,以及那些或蒼老、或熟悉的面孔,他展顏而笑,未用長安官話,帶著濃濃的鄉音,自呼己名,朗聲說道:“諸位父老久違,勞父老相候,善道愧不敢當。”
言罷,他上前數步,越過拜倒的縣令等吏,攙起幾個位在相迎百姓前列,欲行大禮的老者。
認出幾人俱衛南的耆儒碩望,或大姓家長,還有一人,是他們李家現在衛南的年紀最長的一位,他便笑道,“諸公不必拘禮!善道今日歸來,是歸鄉探望故舊,不是擺架子來了。”
扶起了這幾個老者,看向后頭,一個個熟悉的舊識、不熟悉的士紳盡皆已是拜倒在地,——李善道家在衛南,原只是中人之家,他早前又有“浪蕩”之名,與縣中的名族士紳本無深交。然不論相熟與否,李善道於今身份不同,卻此等相迎諸輩自無不屏息垂首,敬畏有加。
李善道請他們都起身來,不讓張士貴等護從,步入其間,所經處,與眾人一一笑語寒暄。
有白發老叟,大著膽子顫聲喚其幼時乳名,他含笑應和;有昔日摸魚攀樹的舊識,縮肩賠笑,他拍肩問詢家宅近況;有疏遠的遠親,他以輩分、行第相呼。言談舉止,全無驕矜,仍是當年衛南子弟模樣,唯眉宇間沉淀了歲月的風霜、征戰數年的威嚴,與久居人上的沉穩氣度。
這卻是李善道前幾日巡視過黎陽倉城的修繕工程之后,乃按照既定之計劃,於今日渡河,來了東郡,去白馬接見等著覲見他的周文舉、綦公順等人之前,先回了一趟家鄉衛南。
道邊迎駕,敘話多時,前呼后擁中,李善道入進城中。
時已近暮,提前到衛南的王湛德,已遵照李善道的事先吩咐,在縣寺內外安排好了酒宴。
流水也似的酒菜呈上,一支支的火把點燃。
筵席大開。
李善道坐於正堂主位,縣令與幾位德劭耆老、遠房長輩陪坐左右,縣中頭面人物、舊識親故濟濟滿堂。堂前庭院、縣寺外街道,亦坐滿赴宴鄉鄰。
菜肴不重奢華,多為鄉土風味,酒亦本地濁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