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耀武揚威,而后整軍退去。
李德謙在城頭,面皮漲紫,羞憤交加,更兼驚懼,冷汗浸透內衫。
幾天之內,高延霸轉戰數百里,連破兩路援兵,本待等房獻伯部到后,就支援宛丘,可現下這種情況,宛丘怎么還敢支援?然又宛丘若是不援,其城破后,項城又怎么守?李德謙心亂如麻,思前想后,望著兩千漢軍旌旗招展,揚長而去,終究不敢出城迎戰。
左右副將亦皆面無人色,一人低聲說道:“將軍,賊鋒正熾,房總管部大敗,先前所議之援宛丘此事,最好還是再商量商量,趕緊向鄭大使求援,之后再議為是。”
李德謙半晌無言,末了說道:“也只好如此了!即遣快馬,連夜往管城去,求救於鄭大使。將太康已陷、黑社、白社、房總管兵敗等事詳稟,管城若再不出兵,休說淮陽,汝陰等郡只怕也將不保!再往宛丘送信,告知郡中,高延霸已破房獻伯軍,項城自保不及,望其自為守計。”遙見漢軍漸已遠去,將下城樓,驀然想起高延霸計取太康此戰,忙又補充令道,“傳令四門緊閉,倍設崗哨,嚴加巡防。無本將親令,擅啟城門者斬。”語氣頹然,盡顯懼意。
……
高延霸攜新勝之威,押解著俘虜和繳獲的財貨,凱旋宛丘大營。
三戰連捷,聲威赫赫,營中士氣高漲。
是夜犒賞全軍。
次日一早,令將房援主將的首級示與城中來看,高延霸召集吏、將,計議底下戰事。
諸將皆踴躍言戰。
自從高延霸此次出戰,軍中一應軍務,高延霸多以楊善會為副,凡有籌劃,皆與之共決,他出襲之時,留守之任也都盡付楊善會,許敬宗感覺到高延霸對他好像不太重視,時不時的還有古怪的神色待他,他是新降之臣,就有些不安。為安固地位,而且也是為日后能得李善道重用,這些時日,他便愈加勤勉,常冥思苦想,以求能想到一個奇謀妙策,有助於用兵。
還真是被他想到了一策。
他遂就出言獻策,說道:“大將軍神威,連破賊援,我軍兵威大振。然宛丘到底堅城,守卒數千,若就拔取,恐尚不易。仆之愚見,今房獻伯膽寒龜縮,周君德頓兵觀望,唯張善相兵已至溵水,與魏六兒合,將會來援宛丘,不如再接再厲,再將張善相部擊潰,然后再攻宛丘。其既已無援,趙佗又非是李密忠臣,必易下也。”
“楊公,你以為呢?”高延霸問楊善會的意見。
楊善會頷首說道:“圍城之道,十則攻之。我軍雖然連勝,兵馬只是城中兩倍,若欲強攻,不易攻下是一,張善相等援到,更難制勝是二。司馬之策甚為可行。”
高延霸一拍巴掌,喜道:“楊公,你我英雄所見略同!俺也是這么想的!”
分明主意是自己出的,怎么倒成了高延霸與楊善會的“英雄所見略同”?許敬宗不敢爭功,一面強作笑顏附和,一面又緊忙繼續說道:“是,是,大將軍與長史英雄所見略同!大將軍,具體怎么再殲擊張善相部,末吏尚有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