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臣以為,現在宜當加大對雍丘的攻勢。臣愿領本部兵,往助王公,為大王奪取此城!”
李密深深地看了徐世績一眼。
徐世績態度恭順,話似真心,可他究竟是真的贊成祖君彥之議,是真的主戰,還是因為與李善道的關系,怕自己猜忌,為避嫌而故作主戰姿態?
他點了點頭,叫徐世績坐下,再次面對地圖,陷入了思索。
堂中安靜了好一會兒,最終,李密做出了決斷,說道:“有孝朗坐鎮洛口,王世充縱有異動,不足憂也。我大軍傾巢而至管城,若因河陽、太康兩挫,便倉促撤回,非但士氣墜地,亦將為洛陽所輕!撤兵洛口之議,不可用也。祖公之議,可用!便加大對雍丘攻勢,倒要看看能否逼李善道出來!”頓了下,再次看向徐世績,說道,“然增兵雍丘之事,殺雞焉用牛刀?懋功乃吾大將,不可輕動。便遣張仁則為將,率兵五千,增援伯當!”
針對河陽、太康兩敗之后的對策,做出了繼續與李善道對峙的決斷之后,李密綜合諸人意見,又說道,“關於謠言此事,則便依參軍之策,即日起,各部須著力平息。裴公所提之令杜伏威、沈法興北進之策,亦甚佳,我即上書朝廷,請旨辦理。”
戰略既定,眾人無論內心是否贊同,皆領命而已。
軍議定下,諸人又就李密的決定,議論了會兒,相繼辭拜離去,著手實施。
李密獨留在堂中,卻正在察看地圖,不意徐世績去而復返。
“懋功,還有何事?”
徐世績下拜禮畢,站起躬身,依舊恭謹之狀,乃是向李密又獻上一計,說道:“明公,李善道僥幸連勝,其心必驕。臣愚見,為促其出兵救援雍丘,何不行激將之法?”
“哦?何計?”
徐世績說道:“臣愚以為,可效諸葛孔明故事,贈其婦人巾幗素衣,以激其出戰。臣素知李善道,其人矜傲,受明公此辱,或便按捺不住,憤而出兵。我軍可預設埋伏,不求全殲,但求大挫其鋒,如此,足可重振我軍心士氣!”
……
數日后,李密的“禮物”送至白馬。
李善道頗感興趣地命人打開漆盒,見內里是一套做工精致的婦人衣裙,并附書信一封,上書:“公擁強兵,龜縮城中,怯戰畏我,與老嫗何異?特贈巾幗素服,望公裝扮,可安心為嫗。”
堂中的屈突通等人先是愕然,隨即爆發出大笑。
屈突通捋須笑道:“李密計窮,徒效古人故智。昔司馬懿能忍諸葛之辱,況我王英明,豈會中此拙計?莫不李密竟以大王為王僧辯乎?”
卻歷史上用婦人衣服激敵將的事例不少,非是只有諸葛亮激司馬懿。
南朝梁末,陳霸先也曾用計,激王僧辯。
而且當時兩邊的情勢與當下李密與李善道的情勢也很類似。陳霸先軍中糧草不足,急於打破僵局,而王僧辯率大軍駐守石頭城,堅守不戰。陳霸先於是給王僧辯送去了巾幗與婦人素服。王僧辯見之大怒,不顧麾下將領勸阻,率軍出城決戰,結果中了陳霸先的埋伏,兵敗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