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李承乾的政治活動,李泰立刻發起攻勢,以下為《舊唐書·太宗諸子傳》原文:蘇勖以自古名王多引賓客,以著述為美,勸泰奏請撰《括地志》。泰遂奏引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就府修撰。
貞觀十二年,王珪上疏,請求李世民取消三品以上見李泰下拜的特權時,《舊唐書·魏征傳》原文記載,李世民是這么說的:“國家所以立太子者,擬以為君也。然則人之修短,不在老少,設無太子,則母弟次立。以此而言,安得輕我子耶?”
人生壽夭難期,萬一太子不幸,安知諸王他日不為公輩之主!何得輕之!這句話《資治通鑒》里的,權當是司馬光黑李世民。《舊唐書》的這句話,跟《資治通鑒》那句話是一個意思,就是太子哪一天死了,李泰就是你們的主子。
貞觀十三年,這一年發生了另一件事情,太子拜師宴房玄齡放鴿子。如果李世民真的沒有廢太子的意思,這個時候他就應該多少給房玄齡一個教訓,但李世民沒有對房玄齡做出任何處置。或許是出于補償的心理,李世民下詔設立崇賢館。
根據《舊唐書》記載,泰潛有奪嫡之意,招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二十余人,厚加贈遺,寄以腹心。黃門侍郎韋挺、工部尚書杜楚客相繼攝泰府事,二人俱為泰要結朝臣,津通賂遺。
對此,李承乾做出了反擊,《舊唐書》這么記載的:承乾懼其凌奪,陰遣人詐稱泰府典簽,詣玄武門為泰進封事。
李世民的反應:太宗省之,其書皆言泰之罪狀,太宗知其詐而捕之,不獲。
由此可見,李承乾已經直接把玄武門擺出來,明確告訴父親李世民,再這么搞下去,他就是第二個李建成,李泰遲早會再來一把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表示不信李泰會做這些事,下令去抓上疏的人,最后沒抓到。
貞觀十三年之后,李承乾和之前的形象判若兩人,徹底開始放飛自我。
李世民為了將李承乾拉回正途,送了一堆諫臣進東宮,并且鼓勵這些人給李承乾上疏,造成的局面,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
貞觀十四年,李承乾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于奢華,再奢華,能奢華的過芙蓉園嗎?占盡一坊之地,“居地三十頃,周回十七里”,園中“廣廈修廊,連亙屈曲,其地延袤爽塏,跨帶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綠被岡阜,東坂下有涼堂,堂東有臨水亭。”
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說實話,李承乾道德水平還是太高了,罵破防了。不然直接上太極殿,反手彈劾于志寧詛咒國祚三世而亡,因為秦朝有三位皇帝。
貞觀十四年,太宗幸泰延康坊宅,因曲赦雍州及長安大辟罪已下,免延康坊百姓無出今年租賦,又賜泰府官僚帛有差。赦免罪犯,這個榮寵只有君主才能有。免除賦稅,可以追溯劉邦榮歸故里之后,免除徭役,李泰以皇子的身份享受帝王的恩典。
貞觀十四年之后,李承乾基本就是各方面跟李世民對著干,可能是搬出玄武門之后,父皇仍然沒有停止為李泰造勢,他自知斗不過父親,干脆擺爛,惡心李世民。
貞觀十五年,李泰《括地志》完工,直接搬進武德殿。與此同時,李承乾私引突厥群豎入宮寵幸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