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會無緣無故出兵,李承乾試探性的問:“高句麗是遭了雪災還是旱災,或者地震了?”
“去歲長安的冬天冷的出奇,可我沒想到,高句麗也遭災了。據傳回來消息,高句麗境內有許多家畜及人馬都被凍死凍傷,損失頗為慘重。如今中原各處都復耕了,本該漸漸暖和起來的高句麗,依舊是冰天雪地,寒風簌簌,沒有一點兒回暖的意思。”
皇帝的耳目應該在東北地區,不是在半島,高句麗是扶余人建立的政權,扶余人……
“你在想什么?出來,咱們一同參謀參謀。”
“臣在想扶余人,扶余人史書上記載不多,古代信息也不發達,臣長期輾轉中原各地,也不太清楚這個地區的人。后來的考古,大致能知道,是個農耕文明,漁獵狩獵也都有涉及。”
李承乾一拍腦袋,起身到一側書架,取下一冊書來,上前遞給皇帝。
“從貞觀十四年開始記,近三年每月的溫度和降雨量,十五年有大半年在外,所以缺失了一部分。季風性氣候,整體關聯性很強。若長安寒春且多雨,大致可以推測冬季風和夏季風都強,那高句麗今年就很難在四五月份完成春耕。
這還不是最難受的,兩股季風都很強大,冷暖季風交匯,連陰雨還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時候。四五月份因冬季風強勁,土地不能解凍,難以及時完成耕種。等到夏季風推進,就是連陰雨。若真是這樣的話,高句麗這一年的確不好過。”
李世民皺眉,連陰雨對高句麗不是什么好事情,大唐要是出兵,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大雨下的,馬蹄子都給水泡軟了,仗怎么打?
“這東西,能預測災害,準嗎?”
李承乾搖頭:“氣候多變,人只能總結大致規律,想要做到精確預測,幾乎不可能。連未來那個高科技的機器都做不到,別人了。”
李世民再次感嘆:“未來的人,學的真多。”
李承乾道:“皮毛而已,義務教育的本質是掃盲,九年義務教育出去之后,擁有基本的鑒別能力,不至于被一些伎倆騙到或者鬧笑話。”
李世民笑問:“鬧什么笑話?”
“比如將來有人賣保健品,什么富含氧化氫,人能馬上反應過來氧化氫就是水。或者告訴人,該保健品富含朊這種人體所需物質,人能反應古來朊就是蛋白質的舊稱,那人八九成是賣蛋白粉的。
再有,別整天嚷嚷著什么打疫苗和做產檢就是智商稅,只是為了榨干百姓的血汗錢,疫苗可打可不打,產檢可去可不去。知道近親結婚,生出來的孩子容易攜帶某些疾病,甚至存在智力障礙。”
古代同姓不婚,對異姓放的老開了,宗法制度下,女兒一旦嫁出去,那就不是自家人了,從科學角度來,女兒的兒女和兒子的兒女,血緣關系是一樣的。
近親結婚,基因序列太過相似,產生智力障礙兒,要么早夭,要么生不下來。史書之上那些大人物,一堆早夭的娃兒,有多少都是被迫早夭。
放在窮人家,這種情況還好些,四肢健全,只是腦子有問題,那就留下來干苦力。四肢不健全,大部分會被遺棄。即便僥幸活到成年,家里其他兄弟要娶親生子,為了不影響正常人婚嫁,這類人也會被處理掉。
“你是念的書多了好,還是不念書的好?”
李承乾沉思良久:“這個不好,沒文化有沒文化的苦,念了書也吃念書的苦。能夠進行情緒排解的人,可以苦中作樂,心理素質不夠強的,接觸的知識面越廣,就會越痛苦。”
李世民輕笑,這是句實話,所處的位置同所掌握的認知不匹配,這份認知就會成為痛苦的來源。所以史書上才會有一堆才子,年紀輕輕,郁郁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