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被滅族的消息傳出,天下一片嘩然。
無數忠志之士感念袁氏之禍,盡皆打著袁氏旗號,蜂擁而起。
諸侯聯軍聲勢再次大振。
這些人大部分都去河內投了袁紹,小部分投了袁術。
這讓袁術十分不爽。
我是嫡子,又是盟主。
你們怎么去投那個婢生子?
有沒有眼光啊!
袁紹自然大喜,在懷縣日日設宴,招待這些人。
韓馥見此,心中愈發忌憚。
倒是孫堅那邊十分積極,很快便率軍來到了廣成關下。
然而廣成關城堅,董兵士氣又高。
孫堅試探性的攻了兩日,見攻不下,只能引兵退還魯陽。
張新在野王扎好營寨之后,令徐和領三千精兵前出河陽,再下一座大寨,作為前軍大營。
野王這邊的大營留給張遼,讓他領一萬屯田軍留守,作為后軍,看守糧草,保護工匠。
張遼的這個后軍大營是假的。
真正的后軍大營,張新設在了沁水縣附近,靠近太行山的隱蔽之處。
這里由趙云領著兩千青州兵,以及一千屯田軍鎮守。
左豹又跑了一趟黑山,找到楊鳳等人。
黑山軍晝伏夜出,每夜都在往這里偷偷輸送糧草。
張新自己則是領著剩余的兵馬,在河陽與野王之間下寨,以為中軍。
徐和、張新、張遼三座大營幾乎呈一條直線,彼此相距二十余里。
董兵若是渡河,首先就得面對徐和的三千大軍。
張新的中軍有五千騎兵,隨時可以支援。
如此一來,前期準備就算完成了。
時間來到四月。
徐和遵循張新之令,時常佯作渡河,試探董兵防線。
董卓在諸侯聯軍尚未會盟之時,便遣了徐榮前往成皋,負責成皋、轘轅、大谷三關的防務。
廣成關方面,由大將胡軫鎮守。
徐和面對的是董卓的女婿牛輔。
董卓擔心自家女婿智謀不足,便將太尉掾賈詡升為平津都尉,令其輔佐牛輔。
賈詡看出徐和只是佯攻,便向牛輔進言,可趁徐和軍在孟津渡河佯攻之時,從小平津渡河擊之。
牛輔從其言,于次日徐和渡河之時,發兵小平津,繞后偷襲。
猝不及防之下,徐和折損了四五十人,狼狽回營。
也幸虧小平津渡口不大,渡河的董兵不多,徐和又只是佯攻,做好了隨時撤退的準備,否則損失就不止這么點了。
徐和回營之后,寫了戰報送給張新。
“小平津么......”
張新打開地圖,聚精會神的盯著雒陽北邊的這兩個渡口。
他倒是沒有怪徐和的意思。
反正佯攻么,有點小損失是很正常的。
以數十人的代價,試探出董兵渡河的運力,倒也可以接受。
差不多了。
張新修書一封,令徐和暫停出擊,先在營中恢復士氣,隨后又將此戰的過程寫成戰報,給各路聯軍送去。
首先接到戰報的,是袁紹和王匡。
袁紹看到戰報,不屑冷笑。
“張新小兒不過如此。”
“是啊是啊。”王匡笑著附和。
五月初,戰報送到酸棗。
“宣威侯竟也受挫?”
酸棗諸侯收到戰報后,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