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大軍瓜分青州,是袁紹與逄紀、郭圖、荀諶等人商議許久,想出來破解目前困局的唯一辦法。
比起歷史上的天下楷模,諸侯盟主,此時袁紹被張新打壓的可謂是無比凄慘。
再加上青州黃巾已被張新平定,幽州的公孫瓚也失去了起家的資本,現在只是一個只有一部兵馬的雜號校尉而已。
如此種種,讓袁紹已經沒有如同歷史上那般,可以借由公孫瓚的威脅來恐嚇韓馥,取得冀州的資本了。
渤海郡在冀州的最東邊,旁邊就是大海。
西邊的冀州取不得,北邊又是劉虞的幽州,也取不得。
畢竟你這前腳剛推舉別人稱帝,后腳又去攻打,在道義上實在是站不住腳。
更別說劉虞素有名望,袁紹若是攻打幽州,不會有人幫他。
思來想去,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南邊的青州了。
攻打青州,好處有三。
其一便是能夠逼迫張新撤軍。
張新現在連敗董卓,勢如破竹,若是真的讓他打進長安,迎回天子,那他們這些黨人諸侯還怎么玩?
唯有逼迫張新撤軍,讓劉協在遠離山東的長安待著,他們這些諸侯才能擺脫天子的影響力,正式拉開諸侯爭霸的序幕,爭奪地盤發展。
否則張新抱著劉協往雒陽一杵,誰他娘的敢爭霸?
雒陽的東北是冀州,東邊是兗州,東南是豫州,南邊是荊州。
全是黨人的地盤,全是一馬平川。
若是張新從雒陽出兵,無論是揍他們中的哪個,都很方便。
只要張新一撤,他在短時間內就無力再次勤王了。
青州距長安足有兩千里,就算是從最近的平原出兵,那也足有一千七八百里。
太遠了。
諸侯們便可趁這難得的機會,各自發展屬于自己的地盤。
有這一點在,起碼說動老袁家的另外兩口子起兵,沒什么太大問題。
徐州那邊,陶謙好像也被張新欺負過,也派人去說說。
陶謙愿意出兵最好,不愿意的話,至少也要說動他同意借道,讓袁術和袁遺的大軍可以通過徐州,攻打北海國。
再把韓馥拉上,這樣就能湊出個四路半的大軍了。
陶謙那邊算半路。
青州足有六郡,待到諸侯瓜分青州之時,袁紹作為發起者,肯定能得到一塊地盤。
至于日后能不能守住,到時候再說。
反正先把地盤拿到手就是。
這便是第二個好處。
諸侯討董,聲勢浩大。
為了供應聯軍數十萬大軍的糧草,冀州、兗州、豫州、南陽的地皮都被刮了一層。
唯有張新那個臭不要臉的,只在來時帶了一些進軍的糧草。
后來張新軍吃的那些糧,全是諸侯們刮地皮刮來的,青州這邊一顆糧食都沒出過。
現在的青州,富得流油吶
袁紹眼饞很久了。
最后一個好處,自然是可以報仇了。
只要攻下青州,以青州兵的家眷作為要挾,青州兵將不戰自潰。
到那時張新失了地盤,又失了軍隊,威脅大減,對其余諸侯來說,也是一件大好事。
其他的像劉岱、張邈、張超等人,若是見有機可乘,說不定也會撲上來咬一口。
若是謀劃得當,一下子直接把張新干掉,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也是袁紹敢于提出瓜分青州的底氣。
沒辦法,現在的張新太強了!
若不先把他踢出局,其余諸侯根本沒法玩。
荀諶將袁紹的謀劃細細道來,陳述利弊,聽得韓馥兩眼放光。
平原,濟南。
兩郡之地誒!
現在誰不知道青州富庶?
只要逼迫張新撤軍,諸侯們就沒了天子的束縛。
“如今我也已據有一州之地,若能再得青州兩郡,到時候天下諸侯,還有誰能比我更強?”
韓馥心中不斷權衡。
委曲求全,給張新送糧,再擔憂天子降罪。
攻取青州,擴大地盤,削弱甚至消滅張新,不用再擔心他會來找自己的麻煩。
傻子都知道選哪個啊!
(今兒有點事兒,差幾百字馬上補,快12點了先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