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解下劉協之后,不敢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干脆直接帶著親衛住到了天子寢宮里。
下午,董卓以王允為使者,來到張新帳中。
“王子師竟還有臉來見我?”
張新聽聞王允到來,冷哼一聲。
之前在鄭縣時,寫信給他的那些官員中,就數王允的點子最多,說什么只要你的大軍兵臨城下,老夫保管將天子護的好好的。
結果呢?
劉協都被董卓掛上墻了,你才跑過來喊我退兵。
點子王果然不靠譜!
張新想了想,還是讓人去把王凌叫了過來,一同出迎。
不滿歸不滿,王允畢竟是當朝司徒、尚書令,大漢帝國明面上的一把手,又是長輩,他還是要出去迎一下的。
曹操顛兒顛兒的跟在后面。
張新來到帳外,看見一名五十余歲、須發花白的老者。
王凌在張新耳邊小聲提醒。
“君侯,他便是伯父。”
張新撇撇嘴,上前躬身一禮。
“伯父。”
王凌也上前行禮道:“凌拜見伯父。”
曹操聞言瞪大了眼睛。
臥槽!
王司徒幾時成了君侯的伯父?
關系這么硬?
“子清......”
王允此時一臉慚愧之色,“這......唉......”
“伯父進帳說吧。”
無論怎么講,禮不可廢,張新還是將人請進了帳中。
入得帳中,張新請王允坐上主位,自己則是坐在下首。
王允推辭不得,只能落座,心中倍感欣慰。
王嬌雖在張新府中,但也只是做妾而已,從禮法上來說,他和張新其實算不上親戚。
從地位上來說,他是三公沒錯,可張新也是縣侯,并不比他差。
此時張新身為一軍主帥,他只是個使者。
按理說,他是沒有資格坐主位的。
可張新對他不僅口稱‘伯父’,還讓他坐主位,足見其對自己的尊重。
“此子知禮,阿嬌也算是有了個好歸宿。”
王允暗暗點頭,同時心中更加慚愧。
平心而論,這事兒也不能全怪他。
實在是張新來的太快了!
“伯父此行前來,可是董卓有話要說?”
事已至此,多說無用。
張新直接跳過了保護劉協的話題,詢問王允來意。
“董賊哪里有什么話說。”
王允搖搖頭,嘆了口氣,“無非是讓你撤軍罷了。”
“撤軍?怕是不行!”
張新毫不猶豫的拒絕。
若是董卓拿劉協威脅一下,他就灰溜溜的回去,那他當初起的什么兵?勤的什么王?
此時他就算是和董卓爆了,也不能退兵。
即使董卓真的殺了劉協,他還可以聯合朝中百官另立新帝。
東漢幼兒園的政治生態就是這樣,公卿百官早已習慣了君主早夭、絕嗣等一系列常規問題。
對于如何迎立新君,迎立哪位新君,他們可謂是輕車熟路。
到那時,天下人最多指責張新對不起劉宏個人,卻無法指責他對不起漢室。
畢竟這一路行來,他對漢室江山的貢獻,天下人有目共睹。
只要張新日后勤加找補,多搞點政績出來,影響其實不會太大。
況且新帝若是登基,念在張新把劉協勤死了的份上,也會對他多加倚重。
畢竟劉協不死,新帝怎么能上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