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章劇情比較連貫,不好分,一起發)
張新這話,表面上是說給諸葛亮聽,實際上卻是說給鄭玄聽的。
沒辦法,老鄭頭的輩分就擺在那里。
有些話他不太好直接說。
但對諸葛亮說,就沒那么多顧忌了。
鄭玄顯然也明白了張新的意思,聽完之后,沉默不語。
張新也不著急,重新坐了回去,等他想通。
今天他沒有用什么激起民變的說辭,而是擺明車馬告訴鄭玄。
我就是因為先前反叛之事殺的他們。
謀反之罪,自當誅連!
別看鄭玄現在一心一意的窩在家里教書,像是個不諳世事的老學究。
其實他年輕的時候也是做過官,進過太學,在帝國中央混過的。
再加上他又活了六十多年。
張新的那套說辭哄哄外人還行,瞞不過他這種人的。
與其虛偽的將鍋甩給百姓,引來鄭玄反感,倒不如借與諸葛亮探討學問之名,實話實說。
鄭玄這種大儒,一生做人,求得就是兩個字。
君子。
所謂君子,義也。
這個義可不是什么所謂的兄弟義氣。
而是正義。
我張新忠君,是不是義?
仁民,憐憫天下蒼生,是不是義?
老頭你不能說不是吧?
既然如此,那這些破壞我勤王大業的人,是不是不義?
以義殺不義,這很正義吧?
果然。
“唉......”
沒過多久,鄭玄嘆了口氣,“我知子清忠君愛國,仁義愛民,否則也不會不辭勞苦,遠征千里勤王。”
張新笑了。
看來老頭是想通了。
“此次勤王功虧一簣,我能體諒子清的難處,但還望子清日后行事,莫要再如此激烈了。”
鄭玄繼續說道:“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為夾,庶邦享作,兄弟方來,還請子清銘記。”
這句話依舊出自《梓材》。
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后,將他的九弟姬封分封在了殷地,建立衛國,讓他看管殷商遺民。
因此姬封又稱康叔封、衛封。
這個衛國,就是后來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唯一沒有滅掉的那個衛國。
周公告訴康叔封:你在殷地要多行仁政,這樣才能讓殷商遺民,心甘情愿的接受我們周人統治,納貢稱臣。
只有商人接受了周人的統治,你的衛國才能傳承萬年,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鄭玄這是在告訴張新:既然你拿三監之亂舉例,那現在人已經被你殺完了,以后該行仁政了吧?
張新對此的回答是
“新多謝鄭公教誨。”
鄭玄見他點頭應下,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接下來便是商業互吹時間。
張新命典韋將準備好的禮物拿了進來。
鄭玄瞥了他一眼。
好小子,老夫要是不松口,你來看長輩是不是連禮都不送了?
不過,思及張新自到高密開始,直到在他家落座為止,一路上的姿態都做得很足。
鄭玄也就不再計較這點小事,痛快的將禮物收下。
張新與他拉了一會家常,詢問了一番諸葛亮的學習進度后,便起身告辭。
諸葛亮出門相送。
“亮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