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對他叮囑道:“鄭公當世大儒,你在他門下要努力學習。”
“如今亂世已至,我盼著你早日學有所成,好來幫我。”
“亮必不負牧伯所望。”
諸葛亮鄭重點頭。
張新很高興,勉勵了他幾句后,便讓他回去。
“今日一別,還望牧伯保重。”
諸葛亮雙目含淚,大禮參拜。
張新對他諸葛家的恩情實在是太大了。
不僅給諸葛玄,諸葛瑾都安排了工作,還幫他找了這世界上最頂尖的大儒當老師。
如此恩情
還不完,根本還不完。
看著一步三回頭的諸葛亮,張新心中不由期待起來。
“這一世的臥龍,應該比上一世要強吧......”
上一世的諸葛亮跟著諸葛玄先在徐州,然后遷去揚州,最后才到荊州。
說一句顛沛流離也不為過。
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的老師是司馬徽,其實不是。
司馬徽只是在劉備找他詢問人才的時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而已。
《諸葛亮傳》中并未記載他師從何人,只是說他隨諸葛玄遷居荊州,隨后便是躬耕隴畝,自比管、樂,與崔州平、徐庶等人為友。
而司馬徽的弟子,在歷史上卻是有明確記載的。
向朗、尹默、劉廙(yi)和李仁。
這四個人中,做官做的最大的向朗,也就是個左將軍而已。
若司馬徽真有個做丞相的弟子,不可能沒有記錄。
倒是諸葛亮的二姐后來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他有可能跟著龐德公學過一些。
其余大部分的東西,估摸著就是來自他們諸葛家自己的家學。
古代書籍匱乏,交流困難,各地士族基本都是專攻一脈。
例如潁川鐘氏,就是世修刑律,擅長法律方面的問題。
襄陽龐氏則是世修《尚書》。
但鄭玄不一樣。
他全都會。
可想而知,如今不用顛沛流離,能在鄭玄門下安心學習的諸葛亮,其成就一定會超過上一世的那位蜀漢丞相。
張新離了高密,往劇縣而去。
崔琰早得消息,率城中吏員出城迎接。
“臣拜見明公。”
“不必多禮。”
張新下馬將他扶起,看著他身后的吏員,眼睛一亮。
“嚯!這么多人,冀州士子這么快就都到了?”
“是。”
崔琰點頭笑道:“琰的這些同鄉聽聞是明公急缺吏員,祭祀完先祖后,二話不說便來了青州,連年都沒過完。”
祭祖一般都是在正月初五。
清河國就在平原旁邊,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趕到劇縣了。
張新聞言看向冀州士子,躬身一禮。
“我在此代青州百姓謝過諸位了。”
“明公言重。”
冀州士子連忙還禮,“明公天下英雄,又與我等同鄉,我等自當鼎力相助,略獻綿薄之力。”
張新一愣,這才反應過來。
對哦,自己是冀州人嘛。
估計這些冀州士子也是看在老鄉的份上,才這么積極。
這一瞬間,張新悟了。
難怪古人都那么重視老鄉。
拼搏在外,身后若是站著一群老鄉幫忙,這感覺確實很好。
張新一笑,發動許久未用的被動技能‘禮賢下士’,開始與冀州士子攀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