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那會的十常侍有劉宏力挺,他根本就彈不動。
直到中平元年,黃巾起義,他才以四十八歲的年齡得以出任豫州刺史,算是做了一方大員。
可是沒過多久,他又因為彈劾張讓不成,反被張讓送進獄中,心中恐懼,不得已輾轉河內、陳留之間,到處避禍。
直到劉宏駕崩之后,已經五十三歲的他,才因為何進的征辟,出任河南尹。
王允年少之時素有大志,然而他的前半生卻是一事無成,壓抑非常。
像這樣的人,一朝得勢之后,一定會覺得老子天下第一,聽不進別人意見的。
說白點,就是飄了。
比如在處理董卓舊部的問題上,所有人都認為應該赦免西涼兵,唯有王允剛愎自用,認為今年剛剛大赦過,不能再赦。
結果就是李郭集結大軍,反攻長安,他也被逼跳樓,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張新小時候看演義,看到王允之死的時候,心中還十分難受。
多么忠貞的大臣啊!
然而長大了以后再看
狗都搖頭。
只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本來么,董卓死后,西涼兵再無斗志,王允只要好好招撫他們,漢室未必不能再次中興。
有董卓死后留下的無數錢糧,有皇甫嵩、呂布、徐榮、胡軫、李傕、郭汜、張濟等等大將。
還有這天底下最精銳的士卒,以及賈詡這種智謀之士。
王允只要能把他們用好,憑借漢室正統的余威,以關東諸侯當時的菜雞程度來看,掃平天下,三興大漢的可能性極大。
別的不說,光是徐榮就能把他們挨個捶一遍。
然而他卻因為自己的傲慢,將剛剛緩過一口氣的大漢,再次一腳踹進了深淵。
正如清代學者錢大昭所言:漢室之亡,不亡于賈詡,而亡于王允一言也。
允雖誅卓有功,實為漢室一大罪人矣。
如果說王允不赦西涼兵,是嫉惡如仇,不足以證明他飄了。
那他殺蔡邕這件事,就完全可以證明。
平時老頭和他關系也挺不錯的,就因為受過董卓的恩遇,在宴會之時嘆了一口氣,就被王允認為是叛逆,給殺了。
百官爭相求情,士大夫多為蔡邕說話。
王允還是要殺。
弄到最后,當初一起謀劃誅董的士孫瑞認為大亂將起,棄他而去,麻溜的跑到荊州避禍去了。
呂布也被他搞得十分不滿。
“臥槽!”
思及此處,張新突然跳了起來。
“對哦,我怎么把這件事給忘了!”
“壞了!我家老頭!”
張新急忙研墨提筆,寫了兩封書信。
“來人!”
一名親衛走了進來。
“主公。”
“你帶幾個兄弟。”
張新語氣急切,“這兩封信,日夜兼程送往長安,一封給蔡公,一封給王公。”
“諾。”
親衛抱拳應下。
“還有,你到長安之后打探一下,王允是不是想殺我家老頭,如果是的話......”
張新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你們找個機會,把他給我刺了!”
(半夜偷跑一章,誒嘿)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