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點頭:“大八輪車長八米,這個數據就注定他無法通過有些地形。”
“不過,這不是最主要的。”
“我一直相信力大磚飛,這句話放在陸軍也是夠用的。”
“只要動力足夠,車長和車重的問題也不是很重要。”
柴勝利立刻舉手:“這輛車搭載的柴油動力系統已經是我們的巔峰了,哪怕是放眼世界,也有得一拼。”
“話是這么說,但動力還是不夠看,而且這臺動力總成占據了太多車輛空間。”
柴勝利承認:“是這樣的,可是內燃機的特性本就如此。”
“所以有沒有可能放棄內燃機這個路線呢?”
“????”
陳晨的話音落下,所有人都抬起頭。
放棄內燃機路線,還真沒想過。
因為他們不敢想,帶輪子的東西,怎么著都繞不開內燃機路線。
除了內燃機,也就剩下電機了。
誠然,電機體積小,動力大。
在這個時代是無法忽視的動力來源。
瞬時爆發的高扭矩,動力肯定比內燃機充沛。
小巧的體積又能進行靈活的動力輸出。
如果設計者愿意的話,可以給每一個輪子都加上電機。
二者結合在一起,通過性自然會大大提升。
但電機有致命弱點。
柴勝利想了想,覺得不得勁兒:“戰場高壓狀態下,電機還是不太可靠。”
“首先是電池的問題。”
“民用車的電池防護都是個問題。”
“軍用就更別提了。”
“嚴苛的作戰環境下,一顆石子崩起來,對電池都是巨大的傷害。”
“這樣的話,我們不但要給車子加護甲,還得給電池包加護甲。”
“一來一回,動力系統剩下來的那點重量,全都給電池了。”
陳晨攤攤手:“確實,所以我也只是提個意見嘛。”
崔國勝順著陳晨的線路想了想:“按你的意思,最優解是沒有電池,但卻利用電機的路線?”
鄭宇村脫口而出:“那恐怕只有核能了。”
電動有優勢,但需要構件來儲能。
如果不需要電池,那就只能直連電機。
那么燃料就必須高效。
鄭宇村唯一能想到的高效轉化成電力的能源,就只剩下核了。
陳晨擺擺手:“崔司令只是讓我提出問題,沒讓我解決問題。”
“動力在我看來,就是這么個事兒。”
“除了動力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模塊化。”
“既然武裝突擊車作為運載部,自然是要能裝。”
“不光是裝人,還得裝其他東西。”
“炮塔、發射箱這些是基礎,其他火力或者通訊設備,似乎也得通用。”
崔國勝這次沒有猶豫,隨著話音一起點頭。
這點深得他的認可。
模塊化是未來發展的唯一路線,不僅能降低成本,而且可以豐富戰術的選擇性。
尤其是對于武裝突擊車這種定位不是很明朗的武器。
越是全能,它的生存空間越大。
105炮塔火力是有了,但放在坦克一起,還是不夠看。
但如果摒棄這匯總對大口徑炮塔的執著,轉而在車頂放置一些功能性更強的設備,似乎更加的實用。
尤其是當下戰術選擇已經發生便宜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