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勝轉頭看向柴勝利:“柴副總,以你所見,現在最高效的反坦克手段是什么?”
柴勝利知道這是個坑,沒有跳進去:“說不好,實戰的案例有限。”
崔國勝:“我個人覺得,已經不是反坦克炮了,而是無人機。”
根據陳晨的觀點,老崔能舉一反三。
大八輪設計的幾款主副武器,跳脫不了炮塔、反坦克炮和機槍這些范圍。
可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
對坦克最大的威脅,應不是穿甲彈了。
而是無所不在的無人機群。
至少從近兩年的案例來看,無人機的擊毀坦克數量遠大于反坦克炮。
崔國勝總結道:“模塊化,不在于能通用多少武器。”
“而是裝備能否勝任多個戰術功能。”
“就算把槍和炮玩出花,全都裝上去,它也只有一種功能。”
“可如果能裝無人機,能裝電磁壓制設備,車子是不是就多了一些戰術延伸的可能性?”
柴勝利跟著點了點頭,格局突然有些打開了。
仔細想想,他們有些鉆牛角尖了。
在模塊化方面,一直想著如何加大尺寸,兼容更多的武器端口。
卻忽視那些并不怎么占用武器空間的裝備。
就像崔司令員說的,如果這輛裝甲車取消炮塔,放上無人機基站。
雖然沒有重火力,但依然可以對坦克集群形成巨大威脅。
就在柴勝利思考的時候,陳晨低沉的聲音再次傳來。
“動力和模塊化是手段,智能是最終的目的。”
“相比空軍和海軍,陸軍的智能化現在還是依靠智慧系統實現。”
“如果每輛車都具有一定的自主判斷和識別的功能,可能會完美一些。”
崔國勝抬頭:“展開說說。”
“就是讓每一輛戰車,擁有自己的感官和大腦。”
“偵查也是殲敵。”
“畢竟陸軍出動,都是白刃相接。”
“及時作戰的需求比其他軍種都要高。”
鄭宇村掰著手指數了數:“通過性、模塊化、智能?這就是陳總對于陸軍裝備的終極想象嗎?”
由于自己之前向陳晨提出過課題。
因此在鄭宇村在聽講的時候,不斷做筆記,而且還在做引申。
毫無疑問。
陳晨并不只是隨口說說而已。
他是在通過點評大八輪的優劣,來拋出自己的技術觀點。
無所不能的通過性和充沛的動力,兼容一切的模塊化以及信火一體的智能化系統。
這就是陳晨對于陸軍裝備發展的思路。
可陳晨擺了擺手。
“你別腦補。”
“我只是隨口說說而已。”
“世界上哪有那么完美的裝備?”
“又能跑,又能裝,還聰明。”
“活在夢里。”
一句輕描淡寫的玩笑,惹得現場眾人哈哈大笑,也緩解了了一些激烈思考的嚴肅。
畢竟今天的主角是北工集團,是大八輪。
理性討論優劣勢之后,崔國勝還是給大八輪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陳晨說的對,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
“我們都是在探索中進步的,沒有什么一蹴而就。”
“大八輪目前來看,還是輛好車,畢竟路測14分25秒的成績擺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