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就這么說定了。”
蘇大爺也給他們說起于家老宅的歷史,“于家以前可是大戶人家,杜月笙,梅蘭芳,張大千都曾經是這里的常客。以前家里面有一整套的紫檀家具,收藏的古董字畫都是一箱一箱的放著。解放前給搶劫過,解放后又給抄了幾次家,這些東西都不見蹤影了。那時候這套房子給一個部門征用了,于老爺子和于三爺一家跟我住在門房那里。于老爺子一直活到文革那年,八九十歲了還耳聰目明,不過給抓去毆打,游街,還是沒能挺過去。于三爺一家那時都在崇明的勞改農場,于老爺子的身后事都是我操辦的。”
“蘇大爺對于家有情有義,以前干嘛不跟著去港島享福?”
“不去不去,人生地不熟的,還不如在這里了此殘生。我十幾歲就住這里了,那時家里發了大水,我去外面要飯。于老爺正好去那邊收租,碰到餓到半死的我。他可憐我,給我買了幾個包子,我給他磕頭,求他收留我,我愿意給他們家做牛做馬。沒想到真的做了一輩子的牛馬。”
“蘇大爺,那你的家人呢?”
“回去找過,應該早就沒了。那個年代,死個人跟死條流浪狗一樣正常。”
幾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過了一會,有一輛出租車開了過來,一個老人和一個年輕的女孩下了車。
蘇大爺連忙站起來熱情的打招呼,“三爺你回來了。”
于老三見到蘇大爺樂呵呵的說道:“強哥,叫我老三就行了。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外孫女張子琳,在港島出生的,這邊的話都不會說了,普通話也不標準。子琳,這是你蘇伯伯,當初要不是你蘇伯伯,我們一家都不一定能熬過那段日子。”
張子琳有些不情不愿的跟蘇大爺打招呼,蘇大爺很高興,說道:“你媽小時候都是我幫忙帶大的,沒想到轉眼間你都這么大了。”
張子琳眼中閃過一絲厭惡,敷衍了兩句。
譚小紅上前跟于老三打招呼,并把姜凌云介紹給他。
于老三對姜凌云就熱情多了,“這套房子算是我們的祖宅,有一百多年歷史了,請德國人設計的。像面積這么大的小洋樓,申城也沒有幾家,當時我們就是一大家人住在這里。姜老板要是滿意,二千萬,算下來也就不到一萬一平米,價格很公道了。”
姜凌云自然知道這個價格非常公道,再過十多年,至少能漲十倍,還有價無市,畢竟市中心的位置,這樣占地面積那么大的小洋樓,完全就是稀缺資源。
只是買東西不講價根本不是我們國人的習慣。而且這套房子還是有很多可以嫌棄的地方,年久失修,太大了不實用之類的。
于老三知道對方只要沒有一口拒絕,并且開口嫌棄,那就有心想買了。
雙方有來有往的討價還價,最后以一千八百萬成交了。
算是皆大歡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