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庭遠的動作很快,知道姜凌云想要收購電動車廠之后,回去就找了相關負責人詢問這件事情。
看了這個廠子的基本資料后,他都有點擔心姜凌云會不肯要這家廠子了。
因為按照下面的人提供的資料,這個廠子已經資不抵債了,還咋賣,倒貼給人家,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想快刀斬亂麻,早點把這個廠子賣出去,拖的越多越不值錢。
于是才讓他早點來這個廠子參觀,然后他又組織人手重新對工廠進行估值,也不敢太過分,至少要有點盈余才行。
這天姜凌云就帶著梁萍,朱青玥一起來了。
陪同的人很多,顧庭遠的秘書,商務局,國資委的領導,廠里的領導。
工廠能夠給收購,能夠浴火重生,工廠領導應該高興才對,但姜凌云發現,官越大越不高興,官越小越高興,最高興的就是普通的職工了,最不高興的就是廠長。
姜凌云知道這個工廠肯定會有一些貓膩,自己橫插一手,肯定動了很多人的奶酪。不過他不在意,商場就是如此,哪有那么多的和氣生財,刀光劍影還差不多。
反正他主打的就是全資收購,這些管理人員大部分遣散,提拔一批或新招一批管理人員回來,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一抓一大把。
姜凌云他們參觀了工廠,了解了工廠的歷史,這個廠子八十年代還是很輝煌的。后來現在的廠長上臺后,知道自行車的輝煌歷史已經不可能重現,于是把自行車廠改革為電動車廠,引進技術和生產線,剛開始生意不錯,這兩年因為三角債和銷量下降,工廠早已入不敷出了。
姜凌云看著跟在旁邊的廠長,心中若有所思,能有眼光和魄力改革一家自行車廠的人應該不至于把工廠經營到快要破產的程度。
要是沒貓膩,姜凌云是不相信的,最大的可能應該是想要把工廠經營到快倒閉了,然后他就用一個很便宜的價格把工廠買下來,國家的就變成私人的。
這樣的事情在國企改革過程中很多人都做過,那些領導應該都能分潤到一些好處,或者給許諾了好處,只有普通的工人傻乎乎的給蒙在了鼓里。
姜凌云他們參觀了工廠,雖然工廠有些破爛,但很多設備還是很好的。
參觀的時候,姜凌云問的很詳細,他很關心廠里的生產和技術。
不過這個電動車廠也就是一個組裝廠,自己并沒有多少的核心技術。
這也是未來電動車尷尬的地方,發展勢頭很快,人均擁有量很高,但卻一直不是投資的熱點,畢竟拿不出什么“核心技術”出來。
參觀完畢,還在廠里的食堂吃了一頓飯,雖然已經到了破產邊緣,破船還有三千棵釘,午餐那是相當的豐盛,廚師的廚藝也非常好。
姜凌云暗自搖頭,這樣的工廠領導只曉得損公肥私,一看就知道是大蛀蟲。
下午是座談會,姜凌云的目的很明確,他想要全資收購,而且最好采用拍賣的形式。
他寧愿多出點錢,也不愿留下什么后患。
區里的領導都很贊同,但廠里的領導臉色就有些不好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