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那個能夠讓作品上教材的男人啊!
不愧是這個男人啊!
……
“當兵的人!”
“當兵的人!”
伴奏兩句銜接過后,沈銘恩拎起話筒,繼續大聲高歌:
“咱當兵的人!”
“就是不一樣!”
“頭枕著邊關的明月,身披著雨雪風霜!”
“咱當兵的人!”
“就是不一樣!”
“為了國家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
……
“喔!!!”
“啊啊啊!!!”
第二段仍舊一如既往的高能,很多人的作品可能開頭高潮,后面就萎了,但是熟悉沈銘恩的粉絲和觀眾一直都知道,沈銘恩一直都是高開高走亦或者是高開暴走,他的作品,你覺得開局是最高能了,但開局往往只會是整首歌最開始的低潮!
他的浪潮,是如海浪一般,一波接一波,讓大家聽得淋漓盡致的!
【藝術啊!】
【這就是藝術!】
線上直播間里可能是人流量過大,人多了總會混進去那么幾個“專業”的,比如一些個學文的純情男高和純情女高……
正是對文字最敏感階段的他們,正是被語文老師做“理解”做到癲狂狀態的他們,對于這種作品里面的“藝術”簡直理解的不要太到位!
他們是這樣說的:
【歌詞采用了口語化的白描方式,避免華麗辭藻,以“咱”、“啥”等方言詞匯增強親切感,用質樸的表達傳遞真誠的自豪感!】
【同時,排比句式(“不一樣”、“一樣”的反復對照)和韻腳(“樣”、“槍”、“郎”等押韻)的運用,使歌詞兼具節奏感與敘事張力,使得歌曲更加適合群眾傳唱!】
【經典啊!藝術啊!】
【這首歌絕對是可以永久流傳的經典金曲!】
【悟了!大師們,我悟了!】
【截圖啊10后們,以后等這首歌上教材了,老師考你們理解,這就是標準答案啊!】
……
“說不一樣!”
“其實也一樣!”
“都是青春年華,都是熱血兒郎!”
“說不一樣!”
“其實也一樣!”
“一樣的風采在ghg的旗幟上飛揚!”
……
軍鼓、號叫,除卻這些非常具有象征性的伴奏之外,旋律里面還有一些類似那種,蜀黍們整齊劃一列隊進行踏步的聲音,那些聲音真的是進一步的加強了歌曲里面的陽剛之氣和威嚴感,那一刻所有人就有種,沈銘恩不是一個人在唱歌,而是身后有“千軍萬馬”的感覺。
高中生發揮著高中生的作用,專業的大學生也在發揮著大學生的余熱!
有音樂專業的大學生在評論區表示:
【這歌旋律結構的功能性設計真的是沒誰了,通篇都是三段式結構!】
【主歌以中低音區的敘述性旋律展開,節奏穩健,旋律線條平穩,配合歌詞的設問,營造思考感;副歌音區陡然升高,旋律跳進,配合強拍節奏,形成情感爆發點,凸顯自豪感;尾聲重復副歌旋律,但收尾落在長音上,以漸強的處理強化收尾的堅定感!】
【節奏與配器更是將軍綠特質一整個拉了出來,洪亮的男高音和極具特色的胸腔共鳴,將軍人的豪邁與自信推向高潮!】
【教科書!】
【這簡直是美聲專業的教科書啊!】
【沈銘恩不愧是“國家隊”的啊!】
……
如今的沈銘恩,在京城奧運一行之后,已經徹底被所有人歸為“國家隊”的一員了,他現在的實力相較于很多內娛觀眾眼里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隊”那都不是不遑多讓了,那是猶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這就是實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