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
【wok!】
隔壁線上直播間里同一時間在線人流量已經高達將近2億,那會兒各平臺的討論度真的要爆滿了,滿屏都在刷:
【無敵了,無敵了啊啊啊!】
【誰要喝疙瘩湯?我這里一身雞皮疙瘩要多少有多少!】
【繼《小河淌水1952》之后,沈銘恩這是又一首致敬先輩的名曲啊!】
【他這個紅歌代言人的含金量,真的是一整個拉滿了好嗎!】
……
在歌曲里,大家聽到了太多的故事。
革命先輩的“愿”,從不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一場需要后代“接棒”的約定。
這不是空泛的緬懷,而是具體的行動!
是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為“科技強國”攻關,因為先輩們曾期盼我們不再被卡脖子;
是戍邊戰士在凜冽的寒風中守衛邊疆,因為先輩們曾為“國土完整”流盡最后一滴血;
是普通人在崗位上認真生活,因為先輩們曾想讓每一位國人能安穩過好每一天。
今天的我們,高鐵飛馳丶航母遠航丶脫貧攻堅完成丶航天夢想照進現實……
這些,都是我們替先輩們“看見”的,“如愿”!
……
“而我將夢你所夢的團圓!”
“愿你所愿的永遠!”
“走你所走的長路!”
“這樣的愛你啊!”
……
先輩的“愿”里,本就藏著“讓后代能自主選擇自己的愿”。
他們打破舊世界的枷鎖,不是為了讓后代活成“他們規定的樣子”,而是為了讓我們能自由地愛這人間,創造這人間。
這種“允許后代成為自己”的胸懷,才是“愿”的最高境界。
“走你所走的長路”,這條路,既是他們開辟的“民族獨立之路”,也是我們續寫的“民族復興之路”。
路的盡頭,是他們當年仰望的星空,也是我們正在抵達的遠方!
……
“我也將見你未見的世界!”
“寫你未寫的詩篇!”
“天邊的月,心中的念~”
“你永在我身邊……”
……
在和平年代唱起這首《如愿》,唱的不僅是對先輩的感恩,更是對百年前那群“最勇敢的人”的應答。
他們的“愿”太重,重到需要用生命奠基;
他們的“苦”太痛,痛到讓今天的“甜”有了重量。
所謂“更深的如愿”,是我們終于能對曾經的那些無名先輩們說:“你們沒走完的路,我們接著走;你們沒見過的人間,我們替你們好好愛!”
讓先輩們從歷史課本里的名字,變成我們身邊的“燈火”,在每一個黑夜降臨的夜晚默默守護著我們,這,大抵才是《如愿》最厚重的底色罷。
而這場跨越百年的“如愿”,將永遠丶一直在路上!
歌曲演唱的末尾,沈銘恩放棄了彈奏,從鋼琴前站起身來,拎著話筒,直面每一位觀眾,每一個鏡頭,輕聲又飽含情感的,獻上了最后的結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