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一問,好嘛,原來是算賬算不明白。
而且還是兩樁賬面糾紛。
張嬸子去年向李嬸子家借了三斗小麥,去年小麥價格為每斗20文。
今年小麥價格漲了,漲到每斗30文,和每斗30文的大米價格相當。
剛好李嬸子家最近缺米,于是想讓張嬸子還自家三斗大米。
張嬸子自然不樂意,覺得自己虧了。
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想占便宜,吵得不可開交。
至于孫老叔這邊,則簡單些:他是一家店鋪的東家,但是鋪子倒閉了,如今只剩下900文的活錢。
三個被拖欠薪資的伙計來要賬。
一個伙計做工30天,一個伙計做工40天,一個伙計做工50天。
當然原本并非是整數天數。
據幾位伙計說,這是他們見東家實在不容易,把零碎的工日給抹掉了。
就這么兩個‘案件’一出,巷子里鄰居們頓時吵作一團。
“哎呦,這一看就是張嬸子虧了嘛!”
“可是李嬸子要三斗大米,難道不是很合理?價格是一樣的。”
“不然讓張嬸子還三斗小麥,不就行了。”
“這仨伙計的賬,我是真算不明白,得去找個賬房先生呀!”
“孫老叔鋪子都倒閉了,哪里有錢找賬房先生喲。”
問題是。
李嬸子在氣頭上,氣呼呼道:“我就要三斗大米。”
張嬸子也氣的不行:“那你就是占便宜!”
趙老叔一攤手:“反正我這里就900文,你們仨自己商量著分吧。”
三個伙計面面相覷,他們就是分不明白啊!
最后,幾位苦主都期盼看向崔峴。
眾多爭吵的鄰居,也都看向崔峴。
崔峴聽完這兩個案件,頓時就笑了。
這不就是最基本的,《九章算術》里粟米章平賬,和衰分章擺平嘛。
只要學過現代數學,便很容易解答。
可對于古人來說,確實會一頭霧水。
莫說眼前這些百姓。
便是厲害的讀書人來了,也得先拿筆算一算。
和能力無關,因為他們沒學過這種解題方法。
看似簡單的兩個案件,包括了現代數學中的:比例計算、線性代數、市場均衡、加權平均、配額分配、成本分攤。
在街坊鄰居們期待的注視下,崔峴略作思索,有了答案。
巷子里眾人不知道的是。
旁邊院子里。
東萊先生鬼鬼祟祟貼在院墻處,也在關注著外面的動靜。
仆從坐在一旁洗衣裳,瞧見這一幕,很是無言:“老爺,您這是作甚?”
東萊先生輕‘噓’一聲,壓低嗓門道:“莫要打擾我,認真聽。”
仆從譴責道:“聽什么?聽神童娃娃和鄰居嘮家常?老爺,偷聽并非君子所為。”
東萊先生搖搖頭,神情高深莫測:“非也非也。這并非在嘮家常,而是在解算數難題。”
“雖說此兩題并不難解。但就算是老爺我,也需要算盤、或者紙筆,稍作推演。”
“而這兩題,對于八歲孩童來說,還是太難了些。”
“且等我寫出答案,然后出去幫幾位鄰居解決難題,剛好在老夫的乖乖徒弟面前……”
東萊先生這話沒說完。
巷子外。
崔峴清清脆脆的聲音傳進來:“張嬸子,你應該還李嬸子家兩斗半大米。”
“趙老叔,你這三個伙計,按照做工時間從高到低,分別應該拿375文,300文,225文。”
院子里一片安靜。
仆從目光詭異的看向東萊先生,一句話沒說,但好似又說了很多。
東萊先生臉色驟然漲紅,最終也沒好意思去拿算盤。
自己吭哧吭哧算了一小會兒,之后震驚的瞪大雙眼:“竟然全對了!這孩子難道還會即時心算?”
仆從站起來,把洗衣盆里的水潑出去,說道:“算了,老爺,先吃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