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還真準備賴賬了!
這下子,滿巷子鄰居嘩然,李嬸子哭爹喊娘。
馬秀才傻眼了,又開始出主意:“嗯……要不按照今年的糧價算?或者……那婦人欠糧不還,報官!”
鄰居們這才明白,這什么秀才公啊,就是個傻子!
一會兒按照今年的價格算,一會兒按照去年的價格算。
那究竟要怎么算?
而且誰家樂意因為幾斗糧報官,都是街坊鄰居,有拌嘴糾紛在所難免。真報了官,以后怎么在巷子里立足!
有人嘀咕道:“什么秀才公,一點小事兒都解決不了。剛才小神童明明都把事情解決了。”
馬秀才氣惱到不行,因為他明明把賬算對了!
但也怪哉,賬對了,怎么反而起紛爭了呢?
恰逢這時候。
嘎吱一聲。
東萊先生開門走出來,他好像是剛發現這里的紛爭一般,好奇問道:“這是怎么了?”
馬秀才臉色驟然漲紅,怎么偏偏他最丟臉的時候,東萊先生出來了!
百姓們便七嘴八舌把事情說給東萊先生聽,順便狠狠指責了一番馬秀才添亂幫倒忙。
最近鄰居們都聽說了,這位新搬來的老者,是個厲害的大儒呢!
馬秀才硬著頭皮道:“回先生的話,學生自認為沒有算錯。”
東萊先生不置可否。
他看向站在巷子口,懷里端著各種小零嘴兒的崔峴,心中滿意點頭。
俊俏、機靈,受歡迎,不錯。
適合做學生。
崔峴同樣在看東萊先生,第一眼對這老先生的外在形象表示認同。
和藹,儒雅,有風度,甚好。
適合做老師。
片刻的對視過后,東萊先生問道:“方才你說,應歸還兩斗半糧,是怎么算出來的?”
眾人聞言都看向崔峴。
崔峴朝對方拱了拱手,笑道:“回稟老先生,這借粟還米一事,看似是道算數題,其實也是道人情題。”
“去年借糧的時候,兩位嬸子自然不會特地約定,若糧價上漲、或下降,收益或損失該由誰來承擔。”
“既然這樣,那以隨時在波動的糧價,來作為衡量租借糧食的標準,就是不合理的。”
“如今糧價上漲,按去年糧價算,張嬸子虧一斗。按今年糧價算,李嬸子虧一斗。虧損額比例過大,全部施加在某一方身上,就會導致直接談崩,把賬面給壞掉了。”
普通百姓是不懂通貨膨脹,風險承擔,價值配比的。
但沒關系,《九章算術》里早就寫出了一個‘公式模型’——按照這個模型推理,要么雙方‘小賠’,要么雙方‘小賺’,絕對公允。
誰也挑不出毛病。
崔峴這話,也讓眾人頻頻點頭!
他們聽懂了。
連一開始覺得自己沒錯的馬秀才,都聽愣住了。
在東萊先生的注視下,便見自家乖乖小徒弟攤了攤手,笑瞇瞇道:“所以,這就要出現損失平攤的情況。兩斗半不偏不倚,雙方都為市場波動價格,承擔了一半的損失,兩位好鄰居大度攜手,共度難關。”
“但咱們往好處想,兩斗半的糧,以今年30文的價格來算,價值75文。李嬸子去年賃出去三斗價值20文的糧,價值60文,最后回收75文,小賺15文。”
“而張嬸子,去年借了三斗糧,如今只用還兩斗半,也小賺半斗糧哩。”
這話說完,大家都哄笑出聲。
他們聽懂了。
其實這樣算下來,因為糧價波動,兩個嬸子都有一點虧損,但也不至于誰吃大虧,誰占大便宜。
很公正。
小神童心思巧妙,反把虧損說成小賺,是讓兩個嬸子好好平賬呢。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