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便多吃些。”孟晚舀了一勺放進她碗里。
宋亭舟本來沉默著吃飯,見此也舀了一勺放進常金花碗里。
“你們多吃就是了,我又不是沒手沒腳的。”常金花訓著兩個小輩,但心里是說不出的熨帖。
她兒只要回來,家里水缸必定是滿的,但廚房里的活計從未沾過手,這么心細的惦記她也是從來沒有的。
孟晚沒來之前她也沒覺得哪兒不好,和村里人家比起來,大郎算是孝順的了,但孟晚來后家里似乎有啥不一樣了,她一個沒見識的鄉下婦人嘴上說不好,但心里總歸能感覺到。
飯后張小雨掐著點來還籃子,這會兒太陽好,常金花收拾了碗筷和她在院子里說話,年后孟晚出嫁得找個親眷家出門子,張小雨家正好。
宋亭舟則將墻角豎立的炕桌放到小屋炕上,問孟晚:“晚哥兒,你昨晚說要畫個什么樣的福字?”
“來了。”
孟晚小跑著進來找他,一張嘴就是他的宏圖大業。
“表哥,我跟你說,咱們今天如果研究成了,明日便去紅廟村賣紙那家,多買些紅紙回來,到時候我裁紙,你寫字,咱們多做一些,二十八拿到集會上去賣!”
宋亭舟應著他,“鎮子附近有戶人家造紙,平日就在私塾門口擺攤,我常在他家買,價格還算公道,不如明日我去他家給你買來紅紙。”
“好啊。”
家里的兩個人都被孟晚灌了迷魂湯,一個兩個都隨他折騰,常金花再也沒說什么耽擱宋亭舟讀書的話,孟晚便在小屋研究半天,連著自己練字,再帶著回想前世那些福字對聯上印著的卡通形象。
到底是前世有過底子,寫過那么些卷子,毛筆字雖然難,孟晚也漸漸掌握了些竅門,起碼能自己在紙上比比劃劃的對宋亭舟講解了。
“你看,往年集市上的福字是不是簡單的用筆寫在正中央?”孟晚在廢紙上寫了個歪七扭八的福字。
宋亭舟看著心里發笑,但面上不顯,甚至頗為認真的點了點頭,“不錯,字好些的便多賣一文兩文,字差些的也是五文錢一張。”
他說的價錢和孟晚之前在集市上問的差不多,集市上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童生在賣。
別看人家功名低,但長年累月的賣福字和對聯,筆法是不差的,價格也算公道,六文錢一張,多買還能往下繞價。
也是問好價格后孟晚才覺得有利可圖的,年節在即,其實賣些吃食什么的更加好賣。
但一來做熱食天氣冷,怕到地方食物涼了,二是做吃食較為麻煩,他家人手有限,那天早上還要起早做豆腐,就更顧不上做別的了。
如果趁這幾日提前寫了福字就不一樣了,這東西不怕凍又不怕壞的,隨手一卷即可。
成本低,人工簡單,賣的還不便宜,純肉的包子還要三文呢,寫上一張福字竟然就六文了,要不說古時讀書人地位高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