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看著人家一籃子的花蠢蠢欲動,宋亭舟在一旁好似有所察覺,就那么睜著一雙深邃黝黑的眼睛看他。
看的孟晚心虛,他擺弄腰間的玉佩玩,突然說了句,“報錄人該從盛京出發了吧,娘在村里知道你中了進士一定很高興。”
拾春巷也會有人過去報喜,家里有耿媽媽在,倒是不用操心。
宋亭舟牽住他的手,溫聲說道:“等吏部派官后,我們就回去接她。”
除了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三人直接被分配入翰林院為官外,剩余二甲和三甲進士要被分配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觀政三月,觀政完畢經歷考核后才會被派官。
普通人接觸官場之人難于登天,祝三爺就是想趁觀政的機會為兒子謀劃,不然吏部會優先將二甲的四十七名進士按排名受官,輪到三甲同進士三百多人,怎么爭也是爭不到的。
孟晚他們看了半天熱鬧,在酒樓用了飯才回拾春巷,耿媽媽向他回稟,報喜的果真來過了,她給這些報喜的散了銀錢,又親自給鄰里報了喜。
過幾日吏部下來文書,言明宋亭舟被派到禮部進行為期三月的觀政。孟晚覺得這個觀政和現代社會的實習期差不多,只不過二甲的進士不犯大錯都會被留下,是國家賦予的鐵飯碗,鍍了層金后到別的崗位發光發熱。
孟晚給常金花寫了信,說明了宋亭舟還要觀政三月,要等夏天才能返鄉,讓她在家好吃好喝,照顧好自己,不必心急。
宋亭舟到禮部實習的第一天,碰到了同樣來此處的吳千嶂,二甲前十之中,只有他二人來了禮部。
身為同科進士,他們算是一個座師下的同年,可吳千嶂對上他的態度著實算不上善意。
“保和殿殿試之前,是你借了柴郡衣服吧。”
到禮部觀政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習得禮部相關的律令條例,了解朝廷的禮儀制度等。
于是禮部的官員們各忙各的,他們就坐下看書。
宋亭舟剛拿了一本祭祀活動的書,就被吳千嶂語氣不善的攔住了。
宋亭舟半點沒有被拆穿的無措感,他淡定的掀開自己面前的書頁,平靜的說:“不是。”
“你明知他與我作對,還敢幫……”吳千嶂說到一半突然頓住。
???
不是?
“那天我明明看到你們三個最后進殿,柴郡還對你一臉感激,不是你是誰?”
吳千嶂都快被氣笑了,姓宋的也長得劍眉星目一臉正派,竟然睜著眼睛說瞎話,當他是傻子嗎?
宋亭舟將手里厚厚的書翻了一頁,聲調不變,“貢士給每人都發了藍羅袍,柴郡穿的當然是他自己那件。”
旁邊的幾名進士手里的書半天沒翻,耳朵一個個都在支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