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懂他。
下午寨子里傳來縷縷飯香,他們這一行人也早就餓了。讓人意外的是喬主簿居然也會做飯。
“早年在縣衙被童平排擠,家里都揭不開鍋了,還管什么男人做飯女人做飯的。”喬主簿灑脫的對孟晚說道。
木樓的最底下是廚房,此刻孟晚、喬主簿、陶十一都在這里面忙活。
他們自己帶了三個鐵鍋和各種糧食來,正好每座木樓下面都支了一個。
“喬主簿不光會做,做的還比我好吃。”陶十一語調輕松,他在家里兄弟中是年紀最小的,性子也跳脫,有著年輕人的朝氣。對比起來只比他小了一歲的楚辭簡直稱得上是少年老成。
孟晚多看了陶十一幾眼,將淘洗好的米下了鍋后,又眺望遠處和阿尋一起曬晾衣物的楚辭。
楚辭今年十五歲,已經不再是當時救了孟晚的小道士。
如今的他已經比孟晚還高上一些,眼里也不是小時候那樣死氣沉沉,了無生氣。聽阿尋說話的時候,偶爾單手簡單比劃兩下,有時候只是笑著看對方。
似乎發現了孟晚在看他,楚辭抬手和阿尋比劃了兩下,拿著空盆子過來找孟晚。
“怎么了?”他劃出一個手勢。
孟晚笑著搖了搖頭,“沒事,衣服晾完就和阿尋去玩吧,一會兒吃飯了我叫你們。”
楚辭見有人幫孟晚打下手,便點了點頭,將空盆放到木架子上,抬步向外走去。
他們人多,又大多數都是身強力壯的漢子。廚房里忙活的三人先是熬了三大鍋濃稠的米粥,盛放出來后孟晚又貼了三鍋餅子。
這會兒功夫喬主簿和陶十一切腌好的酸筍當作簡單配菜,出門在外吃飽就已經很不錯了,同知大人一家也吃的這些,大家沒什么好挑剔的。
而且這些米面油菜等都是孟晚帶來,米是精米,面是白面,算是私下補貼衙門的人,大家心里都承孟晚的人情。
夜里大家酒足飯飽,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宋亭舟留兩個衙役陪同楚辭和阿尋上山采藥,他則帶著喬主簿和其余的人去找寨老。
接下來他要一個寨子一個寨子的檢籍,若有死亡的便要銷籍,不在冊的登錄下來重新造籍,是件非常繁瑣的事情。
孟晚也有自己的事要忙,他在那勞寨花錢雇傭了一名會說漢語的壵族人做翻譯,問清了那柑寨的位置后,讓雪生駕車帶他和翻譯過去。
那柑寨的位置有些偏僻,雪生駕馬驅行了一個半時辰才終于找對了地方。一路上孟晚注意到壵寨的大部分族人,在外行走的都是老人。
他問了翻譯這個問題,才從翻譯口中得知,原來這個季節寨子里的糧食已經收完了,青壯年們都去山林里打獵,或是自家吃,或是背到縣城去賣,白天很少閑賦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