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陣子冷了天寒地凍的,大郎早起不易,晚哥兒想讓他住的離順天府衙門近些。”常金花從她臥房出來,對蘭娘和鄭淑慎說。
兩人忙對常金花行禮問安,長輩在場,再加上與孟晚本來就不大熟悉,兩人多有拘謹。
“都到榻上去坐,我去看看阿硯和通兒,你們慢慢聊。”常金花自覺也沒什么和她們二人聊的,還不如去看孫子。
蘭娘是知道常金花出身農家,沒那么多規矩,所以起身送了人便安心坐下。鄭淑慎則略顯不安,猶豫著問道:“我們沒打擾老夫人休息吧?”
孟晚拉他坐下,“不打擾,我娘就是坐不住,咱們三家親密,淑慎嫂子叫老夫人就顯得生份了,喚聲常嬸我娘還愛聽。”
“瓊娘怎么樣了,阿尋治得可好?”后一句孟晚問的是蘭娘。
提起女兒,蘭娘臉上浮現一絲喜色,“怎么不好?比我在盛京找到所有大夫都可靠。說是按他的法子食補,慢慢調養,等養到十二三歲,保管什么藥丸也不用吃了。我還沒特意謝過你呢!”
孟晚笑道:“有法子制就好,提什么謝不謝的,往后常帶瓊娘過來串門,等天冷了她就不便出門了。”他和宋亭舟是把祝澤寧當弟弟的,祝三爺現在又和自己做生意,連糖坊都不顧,一心撲在驛站上東奔西跑。
蘭娘之前混跡貴族圈子,見識算是有的,她本身也比旁的女娘膽大,鄭淑慎則剛好相反,整個人柔柔弱弱,說話也慢條斯理。
他們二人認識許久,相互熟悉。孟晚長袖善舞,插在其中也不顯突兀。晌午常金花親自掌勺做了一桌席面,留兩人在宋家用午膳。
飯后二人告辭離開,出了拾春巷大門后鄭淑慎又上了蘭娘的馬車,“蘭娘,你說我們今天沒有煩擾到她們吧?”
之前宋亭舟一個漢子在家,家里又沒有內眷在,她們倆不好上門,又怕宋家覺得怠慢,所以孟晚一回來,她們就一起過來露了面。
蘭娘知道鄭淑慎的性子,勸慰他道:“你就放心吧嫂子,這有什么的,常嬸是農家人,沒有那么多彎彎繞繞,晚哥兒也沒有那么多講究,他們如今著急買新宅子,等新宅子買好,我多帶你過去認認門。”
自從和柴郡退婚后,蘭娘就不再硬往權貴圈子擠了,旁人送帖子給她,她也是三回去一回,無聊是無聊,但輕松自在許多。后來吳昭遠攜鄭淑慎入京后她又有了伴,孟晚回來她就更歡喜了。
蘭娘同鄭淑慎說了些宋家的情況,鄭淑慎回家后,吳昭遠也同他講了一些。之后兩人又與孟晚見了幾次,才算是熟悉起來。
孟晚手里有錢,買起宅子手到擒來,只是離皇城近的宅子不好買,買的人遠比賣的人多。他也是百般考慮才選出來兩座,第一座不管大小還是位置都正正好好,不是別的,正是第一任順天府尹邊大人曾經住過的宅院。
邊大人在任十多年,宅子越擴越大,住的是足有五進的大宅,其內大小院落共有八座,大堂、儀門、曲徑通幽,影壁、書房、花廳等,應有盡有。
宋亭舟身為三品朝臣,五進的房子是能買得,只是架深、梁棟、繪飾、房檐等各有規制,不可逾矩。邊家曾經的宅子就和是為宋家量身定做一樣。
只可惜是個兇宅。
刑部現在對邊大人的死還沒個說法,邊家人也靜悄悄的沒有喧鬧,把宅子低價轉手給了牙行,一家子默不作聲的回了老家。
這就是普通文官的缺點,家里在朝中的頂梁柱沒了之后,一家子之前再花團錦簇都是一場空,迅速沒落成普通鄉紳。
也難怪從龍之功誘人,勛貴之家傲慢。
為了避免總是搬家,孟晚看的就是大房子,第二座宅院同樣是五進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