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遠在好辦,在廠長辦公會上王德峰提出來要和學院合作試著搞蔬菜大棚,可以讓職工們冬天吃上新鮮蔬菜。
至于花銷嘛,按照建一千平方米的大棚,大概要花不到2萬塊錢。這其中大頭都在鋼化玻璃上,土建這時候真不用花幾個錢。
李廠長苦日子過慣了覺得這錢有點多,王德峰則是反駁說這又不是一次性的東西,建好了以后年年都能用,自然要用好一點的東西。
再說了,都是為了廣大職工,花點錢算什么。
有這政治正確的話再有宋遠支持,李廠長就不說什么了。其他領導更不會反對,也同樣想嘗嘗冬天的黃瓜、西紅柿是什么滋味,很順利的就全票通過了。
學院這邊稍微麻煩了一點,但王老師提出又不用學院掏錢,最多提供點蔬菜種子或菜苗,學院領導就也答應了。
答應歸答應,學院這邊要求如果成功了種出來的蔬菜要有學院一份,討論了半天定了個三七分,種出來的東西學院要分走三成。
本來還有領導提出要對半分的,王老師不干了:“人家五金廠要花大價錢建造大棚,我們就出點種子菜苗,能分三成就不錯了。真當外面買不到種子和菜苗嗎?”
至于自己腦子里的知識什么的,王老師自己都沒算成付出,這也是這個時候的習慣了,人工不值錢。
眼見王老師生氣了再加上說的也確實有道理,最后學院也就這么定下來了。
王老師把學院的會議決定給宋遠通報了以后,宋遠想了想也答應下來了。
那些種子、菜苗是真不值三成,但在宋遠心里王老師和后面參與這個項目的其他老師學生腦子里的知識肯定是值三成的。
能給自家廠里教出一批會種大棚菜的人,宋遠就覺得給出去三成也無所謂了。
雙方郎有情妾有意的,很快就簽訂了一個協議,開始搞了起來。
這事宋遠就交給王德峰具體操辦了,最多花錢的時候宋遠簽個字就行。
王德峰也非常積極,滿北京城跑聯系自己的老同事,一車一車的紅磚、水泥、鋼化玻璃等等往五金廠拉過來,豪氣的做法讓日常摳摳搜搜的王老師都連喊著夠了夠了!
看廠里基本上都走上正軌了,宋遠才摸出電話給先生辦公室上次留聯系方式的同志打了過去,匯報了一下五金廠的拖拉機生產出來了,邀請先生來看看。
那邊下午就給宋遠回話了,馬上十周年大慶各國都要來,先生這陣子很忙沒時間,等大慶過后不忙了會來的。
宋遠心中早就猜到了,先生主管外交,這陣子有無數國外的領導人來到北京,先生肯定忙的不可開交。
不過有這句后面會來就夠了,對宋遠也很有利。打著先生要來的旗號,宋遠完全可以提出各種標準化的要求讓大家努力,時間一長這不就形成習慣了嗎?
有錢、物資也不缺,蔬菜大棚建造的非常快。王德峰把后勤上的人都組織起來了,沒事了就給我到工地上拔草翻地去,就連宋遠沒事了也過去干會活活動活動身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