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制成了2x60厘米長寬的銅片。
這樣的銅片面積有點窄小,楚飛需要更換篆刻方式。
想了想,楚飛嘗試用詛咒——我直接用詛咒將“陣法”投影到銅片上如何?
嘗試一下,發現詛咒想要攻擊金屬銅,有點困難——銅再軟也是金屬,現在楚飛的詛咒強度有限,只能炸腦花。
“只能動手篆刻了。看來要制造專用工具。那就來吧。”
困難雖然有,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制造專用工具其實也不難,就是制造一個能夠傳導生命能量的“針”——可以理解為一種篆刻筆。
依舊是用赤銅,很快就制作出來。甚至還在“篆刻筆”上,增加了二極管、三極管、電容等結構,增加穩定性、放大、聚集等效果。
不過一個小時,楚飛制造出一支精度可達0.01毫米的篆刻筆!
“來吧,我們先制造一個真正的法寶。”
將新的銅片放好,楚飛眼神尖銳,犀利的目光能分辨出0.005毫米、甚至更精細的分辨率。
同樣的流形,這一次楚飛用了三個小時篆刻完畢。
當最后一筆勾畫完畢后,一把超薄的開山刀刀片,出現在楚飛面前,不過是赤銅色彩。
隨著楚飛注入能量后,這開山刀懸浮半空,表面有淡淡的光芒流轉。因為厚度增加了,明顯感覺注入的能量增加了,循環更快。
捏著刀片,削向報廢的斷刀,削鐵如泥!
兩次實驗,效果都很好。這說明初次煉制法寶,算是成功了。
但這種成功,只能算是“實驗室成果”,想要真正轉換成為真正的工業化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如,一把戰刀至少得1.2米長度、1厘米厚度、四五厘米寬度。哪怕材料強度提升了,厚度可以降低到0.8厘米。不能再低了,再低會影響手感。
哪怕是0.8厘米厚度,每層銅皮按照0.01毫米計算,也有800層!
當然了,具體每一層要多少厚度,還要好好研究才行。
厚度太薄,通過能量太低,強度受影響,加工難度增加;
但若厚度過大,導致迭加層數過少,也會影響法寶的最終質量。
看玄幻的修行,一個法寶往往就篆刻一層陣法,了不起刀身兩面篆刻,兩層陣法。
但科學修行,可不能這么原始。
多少年前電路板就能做到一百層以上了。至于說芯片堆棧技術,都是三五百層起步。
現在做個八百層的電路板法寶,也沒啥問題。
總之,法寶最終的強度、成本、生產難度、能耗、流形的架構和配合等,都要綜合考慮。
這個,需要進入虛擬空間迭代。
楚飛將當前的試驗產品仔細研究后,又制備了十幾種厚度的銅皮,并篆刻多種流形,研究了兩天之多,收集到足夠的信息。
兩天后,楚飛收起所有的物品,退出研究室,徑直返回密室開始利用虛擬計算機推演、迭代。
半天后,迭代數萬次,楚飛再次進入實驗室,開始研究法寶。
經過迭代,楚飛研發了“法寶1.0”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