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心來說,石之軒自然青睞以南統北,振興漢統,然而方今南北的實力對比,卻不容忽視。
因而他眼觀鼻,鼻觀心,法眼正藏,寶相莊嚴的道:“南朝自二十年余前的侯景之亂起,一連十余年間烽煙不絕,民不聊生,又經北周、北齊連番出兵進犯,已然元氣大傷,殘破不堪。雖有明主陳霸先順應民情時局,建立陳朝,卻又無力盡數討平不臣,只得于妥協中求安穩,勉強結束南方烽煙,然而終究隱患重重……此后近十年,陳霸先、陳蒨、陳頊接連勵精圖治,南陳國勢漸好,但實力已遠不及之前的南宋、南齊、南梁三代,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充沛國力以南統北,恢復漢統……哎!”
最后一句貌似嘆息,實則清楚表明并不看好南陳北伐,以南統北,但又不表態支持以北統南。
楊堅夫婦及了空卻暗暗松了口氣,只要“大德”并非南方許多士族那般堅定的漢統支持者,則一切有的商量,否則事情就麻煩了!
時至今日,原本五胡亂華之時,“衣冠南渡”的諸多漢統士族,早已在各種花樣作死中,消泯了絕大部分。
但南方仍有一些家族堅持漢統純凈,極力排斥外族血統及外族文化,因而亦排斥深受胡人文化影響的北方漢人,世代叫囂著以南統北,恢復漢化,比如嶺南宋家……
盡管這些家族所堅持的漢統及禮儀,已是只落于政治口號而已。
而實際上,其家族子弟盡皆以家族利益至上,而非以漢族國朝利益至上。
其家族本身結構更大多已腐朽不堪不說,所作所為,則是毫無顧忌的兼并土地,欺凌平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可謂拿著民脂民膏供給他們維持“詩酒風流”的奢靡貴族生活!
他們早已淪落為南方國朝的寄生蟲而不自知!
不過,這些家族畢竟是南方的文化主流,對南方佛門的政教合一有很大影響,因而了空及楊堅夫婦才會擔心“大德”的政治傾向。
原本,出身禪宗的“大德”,其實并不能完全代表四大圣僧,然而如今的實際情況卻是,只要“大德”愿意,還真能決定佛門在未來這段時間,混一南北的歷史盛事中發揮幾分力。
四大宗派中,帝心尊者的華嚴宗勢力,主要在北周境內,如今已給宇文邕掃蕩殆盡,不過,帝心尊者與凈念禪院的關系頗為密切,還算容易給凈念禪院拉攏;
智慧大師的天臺宗勢力,各有一半分處于北齊、南陳,且智慧大師向來與道信大師同穿一條褲子,理該會是“大德”的堅定支持者;
嘉祥大師的三論宗勢力,少部分在北周境內,已然消弭,大部分則在南方,且嘉祥大師與“大德”有師徒之名,也很可能偏向“大德”;
而道信大師及禪宗的勢力,一半分布在北周、北齊境內,另一半則在南陳,同樣是“大德”最堅定的后盾。
細細算來,“大德”隱隱然已是全權代表南方佛門,外加嚴重影響北方佛門,而慈航靜齋和凈念禪院,除了自身的嫡系勢力,竟然僅僅只能掌控半個北方佛門。
在暗暗忌憚之余,了空亦猜得到,“大德”之所以不對以北統南正式表態,正是顧慮慈航靜齋和凈念禪院會否借機以北方佛門統合南方佛門。
若要“大德”及其代表的南方佛門放下戒備,支持以北統南,不僅需要慈航靜齋及凈念禪院的“保證書”,還需要楊堅這種未來實權派許諾諸多“空頭支票”……
當然,此次只是各方初步表明意向,達成佛門內部的戰略統一,而“備忘錄”的具體磋商和簽訂,則需等以后慈航靜齋的傳人也到場才行。
頃刻間想明白這些,了空與楊堅對視一眼,一齊微微頷首贊同,但同時亦對“大德”的難纏有了深刻印象:又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