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了三本書下來,分別是,《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生育制度》。
全是我國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費孝通老師的著作。
他把這三本書塞給了葉姍姍。
葉姍姍沒有問他為什么,只是默默地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認真拜讀起來。
七天后,她悟了。
之前她只是模糊地認為她繼承了外公外婆的財產,可孩子卻只能姓邵,不能跟她這個生母姓葉,這很不對勁。
所以,為了給外公這一脈留個傳承姓氏的孩子,她決定讓老三姓葉,其實這本質上也是隨父姓的另一個變種。
只是這個父,不是生物意義上的父,而是財產傳承人這個廣義上的父。
簡而言之,不管孩子姓邵還是姓葉,跟她都沒有任何關系。
即便她姓葉,那也不是什么女性掌握了冠姓權的表現,而是她為了對抗牛進步,以隨母姓來攻擊他的一種手段。
而現在,就算她為老三爭取到了姓葉的權利,繼承的也是另外一個男人的財富,傳承的是另外一個男人的姓。
所以,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了。
只看她是想要這個男人的財產,還是不想要這個男人的財產。
如果不想要,那孩子姓什么她都可以自己決定,哪怕姓豬姓狗,別人也無權干涉。
可是如果她想要呢,那老三確實應該姓葉。
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到時候她的幾個孩子會因為姓邵和姓葉分到的財產金額不同而兄弟鬩墻,姐妹成仇呢?
會的,很大概率會的。
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她的孩子也只是普通人而已。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個家庭的裂痕就是這么產生的。
可是,難道就讓邵家占了這么大的便宜,直接把外公的財產慢慢轉變成邵家的財富嗎?
難道,傳承外公的精神和血脈,只有讓孩子姓葉這一個方式嗎?
那她不還是落入俗套了嗎?
那她不還是默認了隨父姓是合理的嗎?
因為只有默認了這個規則,才會想盡辦法,安排一兩個孩子來姓葉。
而冠姓權的本質,是繼承權,是經濟上的話語權。
那么……
她為什么不讓外公的財產跟邵家的產業井水不犯河水,日后全部用來贖回文物,以外公的名義捐贈回國內呢?
這樣一來,每一個參觀那些文物的孩子,都會記住外公的名字。
每一個被外公的無私奉獻所打動的孩子,都會傳承外公的精神,都是外公的子孫后代,不是嗎?
畢竟物質不是永恒的,終有消磨的那一天。
可是,精神不朽,偉大的愛國之心永恒!
葉姍姍想通了,不郁悶了。
吃晚飯的時候,她宣布了這個決定:“外公外婆,我有個想法。”
一家人全都放下筷子,默默地聆聽著。
葉姍姍笑笑:“我決定了,外公的財產我不會并入邵家的產業當中去。不管我是做投資,還是做實業,這部分的收益我會全部拿來贖回文物,以外公的名義捐贈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