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創作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電影從宣布立項到正式上映,恐怕得一兩年時間,精雕細琢的電影更加細致精美一些。
林翰這一次想要總攬大權,不想再經歷一次《沖出太陽系》的那種憋屈經歷,從各個方面都想要做到最好,因此《三體》英文版的發售對他而言非常重要。
將小說推廣到全球范圍內,盡可能的擴大它的知名度,這樣在電影發行時就可以從國內擴展出來,這是打基礎的時候,以后再來收割。
一本小說可以算借給三個人看,同時會有五個人知道這本書的名字,這些人就是潛在的消費者,他們知道了小說的名字,等未來電影上映時,這記憶就會浮現出來。
到電影院選擇觀看哪一部電影,當然熟悉的電影名字更容易被選上,有巨大書迷群體打底,找國外的發行商合作也要容易得多。
現在看到海外讀者對《三體》的接納程度如此高,林翰原本高懸的心就放了下來,原本《火星救援》也被他換到了中國背景,同樣取得了成功。
這就證明小說里面的背景其實不是成功的必然條件,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才是關鍵,這一次的嘗試成功之后,后面林翰都打算采取類似的操作模式。
學無止境,在將兩本書交稿之后,林翰就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廢人,每天的事情就是看電影學習,將分析出來的東西交給他的上學時候的導師,單獨開小灶。
閑暇時間就是出去健身、射箭,這段時間快遞小哥給他送網購圖書的時間都特別多,一來二去就完全知道這邊居住著的赫然便是科幻大師林翰!
書房的書架一天天充實起來,各個方面的書籍讓林翰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也了解其余作家的作品,他如同一塊海綿般源源不斷的吸收水分。
……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體》在海外的銷售結果第一次被統計了上來,首周全球銷量共八十九萬冊,其中包括了北美的五十二萬冊,這個數字乍一看好像有些凄慘。
但實際上《三體》因為提前發售的緣故,并沒有在周一發書,而是在周五發布了,也就是說它的首周銷量其實只是前三天銷量。
很多等待林翰撲街的人只能黯然嘆息一聲,等待他的下一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