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商家雖然都打開門,卻又都不做生意,貨品就無法流通,百姓們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長此以往,可能還會引發民眾的暴動。
好在下個月初,就不會再是這番景象,雖說這次的風波影響不小,可事情總歸還算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只是有一點,在聽過了劉赫和諸葛亮之間的那番對話之后,鐘離尋和龐統當即提出了同一個質疑。
以諸葛亮的才干,一定也能預料到當下的結果,即使是需要銀兩來擴充軍備,諸葛亮也絕不會出此下策。
在這點上,劉赫也和他們二人抱著相同的態度。
剛才從諸葛亮府上回來的時候,劉赫一路上都在琢磨這件事。
這筆賬,其實也很好算。
以前的稅率是兩成,如今提到了七成,一個月便相當于以往半年的稅銀。
如此算來,有一成的稅銀是用作最基本的開銷的,以前兩成的稅率,就是一半一半,刨去一成的用度,還余下一成。
如今七成的稅率,仍是一成的用度,余下六成,正好是半年的數額。
這筆賬是官府的,而花馳給劉赫算的那筆商家的帳中,大概能有一半的利潤,以前交了兩成的稅,商家還能剩下三成。
也就是說,如果將稅率暫時提高到四成,而不是當下這種喪心病狂一般的七成,就仍在商家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五成的利潤中,交上四成的稅,即便是只能剩下一成,也算是還有些賺頭,換個角度想想,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這些商家還會絞盡腦汁將生意做得更大,僅從稅收來說,反倒不見得是件壞事。
而對于官府來說,稅率到底是四成還是七成,無非就是二個月和一個月的事,而且稅率如果保持在四成的話,還能保證每個月都能按時收上稅銀來,怎么算,都好過一錘子買賣的七成。
劉赫覺得,這筆賬連他都能算的明白,一手操辦益州大小事務的諸葛亮,不可能算不清楚。
但是劉赫也有另外一層考慮,他從來沒有插手過政務,萬一其中有什么他不知道的隱情,也未曾可知。
可聽鐘離尋和龐統這么一說,劉赫便確信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諸葛亮在這次事件的處理上,的確是有問題。
只不過諸葛亮那幾句明顯是帶著埋怨的話,讓自覺理虧的劉赫,最終決定還是大小化小小事化了的好。
既然這件事馬上就要過去了,那從今往后,誰也就都別再提了。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將這件事對成都民心的影響,控制到最小。
為此,劉赫又與鐘離尋和龐統商量了很久,還特意叫來了花馳,聽了聽他的意見。
最終劉赫擬定了一整套安撫民心的方案,按照之后百姓所表現出來態度的激烈程度不同,分別采取不同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