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放心,此事兒臣心里有數,一定會辦好的!”
李承乾開心的朝李世民行了一禮。
卻聽李世民又道:“既然你說科學院不參政,議政,那就隸屬于太子府。包括官職俸祿,也由你太子府制定。”
“啊?俸祿也由我太子府出嗎?”
“朝廷的情況,你又不是不清楚,現在蝗災還等著朝廷救濟呢,哪有錢糧供你建科學院?”
“可是.”
李承乾有些不情不愿地道:“招募科研人才,需要很大的開支.”
“這個朕不管!”
還沒等李承乾把話說完,李世民就揮手打斷了他:“科學院是你主張建立的,自然由你全權負責!”
“好吧.”
李承乾故作委屈的撇了撇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道:“那我可不可以利用這次增開恩科,招募科研人才?”
李世民眉頭一皺,不由扭頭看了眼房玄齡等人,沉聲道:“科學研究不是招募那些能工巧匠嗎?怎么用科舉招募人才?”
“是啊太子殿下,科舉是讀書人參加的,一般都是文人士子,沒有能工巧匠!”杜如晦有些好笑的說道。
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也覺得李承乾這個要求很奇怪。
但李承乾卻不疾不徐的反問他們:“那請問諸位大臣,你們知道科舉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嗎?”
“科舉真正的目的?”
房玄齡等人面面相覷。
李世民也不禁有些疑惑,然后沉吟著道:“科舉真正的目的是為朝廷選拔有用的人才。”
“嗯,還有化育天下的作用!”長孫無忌附和著點頭道。
李承乾笑著看了他們一眼,侃侃而談道:“在我看來,科舉真正的目的,既不是選才,也不是化育天下。”
“那是為什么?”房玄齡忍不住追問道。
李承乾擲地有聲的吐出四個字:“牢籠治世!”
李世民四人聞言,不由滿臉詫異。
卻聽李承乾又意味深長地道:“只有科舉,才能讓天下的聰明人,全都進到科舉的牢籠里,讓他們鉆研學問,白首窮經,這樣的話,這些人就不會異想天開的去造反!”
“只要讀書人安定了,天下即使還有人想造反,也不過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什么大事!”
“這”
李世民四人被李承乾這話驚呆了。
他們怎么也沒想到,科舉真正的目的是這樣。
其實,科舉從一開始就是單純的為了選舉人才。
隋朝時期,科舉制出現,唐朝完善將其發揚光大。
明經,進士是唐朝科舉考試的主要科目,其中進士考的是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考的是時務策與經義。
進士考得要比明經難一些。
李世民對這套政策非常自豪,曾說天下英雄皆入我手。
然而,科舉制的真正作用,卻不是為了選拔人才。
隋唐繼承南北朝遺產,關隴貴族成為朝堂上的主力,宰相大將基本都是北周八柱國后裔,再加上流傳上數百年的五姓七望,將整個朝堂都把控了。
連皇帝都不得不在意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