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是,五姓七望之所以能形成一塊鐵板,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彼此聯姻,形成了龐大的利益共同體。
民間尊其為首,而官員們也非常推崇五姓七望。
這就讓他們在面對李唐王朝的時候,顯得十分傲慢。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李世民登上皇位后才重用勛貴之臣,天策府,秦王府之人。
但李唐的天下太大了,大得就連勛貴之臣,天策府,秦王府之人加起來都不夠用。
沒辦法,李世民只能通過科舉選拔人才。
而科舉的大力推行,正中了五姓七望的下懷,讓他們家族子弟遍布朝野,瘋狂擴張。
即使沒有身居高位,但也未來可期。
那么,李承乾是如何利用黨仁弘一案對付他們的呢?
首先前面已經說了,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奉行的是‘關中本位政策’,也就是重用自己人。
而黨仁弘呢,恰恰就是李世民的嫡系。
如今黨仁弘犯了案,李世民為了保住他,甚至不惜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向上天祈求饒他一命。
足可見李世民對黨仁弘的看重。
可是,正因為李世民對黨仁弘的看重,李承乾才能利用黨仁弘算計五姓七望。
因為只有殺了黨仁弘,那些與他勾結的五姓七望之人才能死。
畢竟李世民的嫡系都殺了,你們又算老幾?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陽謀。
但這還沒完。
前面也已經說了,五姓七望通過彼此聯姻,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體。
那么,面對清河崔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這三家之人的死,其余幾家之人應該如何應對呢?
是竭力保住他們,還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如果竭力保住他們,就得下血本,甚至牽連自己家族,如果不保他們,五姓七望的利益共同體則會直接破裂。
這又是一個陽謀。
如此兩個陽謀環環相扣,即使之前穩如泰山,計謀百出的崔仁師,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而就在崔仁師陷入兩難境地的時候,小胖子李泰的聲音,脆生生的響了起來。
卻聽他冷不防的道:“啟稟父皇,兒臣記得我大唐的法律,對功臣有‘八議’制度,即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符合‘議功’之條,可減刑或免死!”
“兒臣聽聞父皇之言,覺得黨仁弘一家,對我大唐的貢獻極大,而黨仁弘也是我大唐的功臣,當符合‘議功’之條!”
“另外。”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又笑著掃了眼崔仁師等人,接著道:“清河崔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那幫人,雖然罪大惡極,但也不至于牽連全族,處死罪魁禍首之人,以儆效尤即可。”
嘩!
全場嘩然!
眾臣聽到小胖子李泰的話,猶如平靜無波的湖面上,扔下一塊巨大的石頭,掀起驚濤駭浪。
就連李世民都沒想到,小胖子李泰會在這時候站出來。
而且他的諫言,是如此的令人意想不到。
甚至連崔仁師等人都眼前一亮,醍醐灌頂,念頭通達。
“不錯!越王殿下說的不錯!臣也認為黨仁弘符合‘議功’之條!”
王珪第一個站了出來,躬身附和道。
“陛下!”
盧承慶也在這時站了起來,語氣誠懇的道:“我范陽盧氏出了不肖子孫,是我范陽盧氏沒有教好,他們確實死有余辜。”
“不過,為表我范陽盧氏對大唐的忠心,臣愿代表范陽盧氏獻糧十萬石,補賑河北道災民。”
“陛下!我清河崔氏也愿補賑十萬石”
“陛下,我趙郡李氏也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