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聞言,皆屏息等待。
只見李承乾緩緩開口:“孤欲表薦薛仁貴為平壤道大總管,總領遼東軍政要務,鎮守高句麗舊地,諸位覺得如何”
“啊”
薛仁貴大吃一驚,不由上前:“太子殿下.”
“仁貴稍安勿躁!”
李承乾笑著抬手打斷了薛仁貴想說的話,然后環顧眾將道:
“薛仁貴勇冠三軍,早年便立下赫赫戰功;此番圍困平壤,他率部攻克城南要塞,斬殺高句麗大將數名,威望足以震懾四方。”
“有他在此,遼東可安。”
“殿下英明!”
裴行儉當即附和:
“薛將軍不僅勇武,更懂治軍之道,且體恤士卒,由他鎮守遼東,既能安定軍心,又能安撫民心,實乃最佳人選。”
“不錯!薛統領合適!”
“薛將軍坐鎮遼東,當仁不讓!”
其余將領也紛紛贊同。
畢竟薛仁貴的戰功與威望,在唐軍中早已深入人心,由他坐鎮平壤,無人不服。
李承乾微微頷首,隨即取出一枚虎符,交給薛仁貴道:“孤給你三年時間,要讓這片土地再無反心。可能做到”
薛仁貴單膝跪地,聲如洪鐘:“末將必使高句麗永為大唐屏藩,若有差池,提頭來見!”
“好!”
李承乾滿意地點點頭,又囑咐道:
“記住三點:一,推行均田制,讓百姓有地可種。”
“二,興建學堂,教授漢話漢字。”
“三,選拔高句麗才俊入長安科學院、軍事學院。文化同源,方是長治久安之道。”
“末將領命!”
隨即,李承乾便命人擬寫表章,快馬送往長安,奏請皇帝批準。
待此事安排妥當,他話鋒陡然一轉,目光投向殿外的東方,語氣中多了幾分凌厲:
“如今高句麗已平,但東海上的倭國,卻仍在蠢蠢欲動。”
“孤聽聞,倭國近年多次派使者聯絡高句麗,暗中資助淵蓋蘇文糧草器械,妄圖牽制我大唐。”
“此等跳樑小丑,若不趁早剪除,日后必成東疆大患。”
話落,殿內諸將皆面露驚色。
高延壽、李思遠回到高句麗的這段時間,對倭國的動作也有所耳聞。
只見高延壽率先起身道:
“殿下所言極是!倭國自隋時便屢犯朝鮮半島,如今又暗中與淵蓋蘇文勾結,其野心不小。若不加以懲戒,恐日后他們還會襲擾我大唐沿海州縣。”
“不錯!”
李思遠也附和道:“當初我們在長安的時候,他們就幾次聯絡我們,圖謀不軌,還從大唐擄走了不少工匠,以及盜取了許多資料,此等卑劣之國,必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