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裴宣謹慎開口:“我軍剛經大戰,是否需要休”
“孤意已決,待遼東局勢稍穩,便親率大軍,東渡東海,一舉滅了倭國!”
李承乾站起身,打斷了裴宣想說的話,走到府中,目光幽深地說道:
“孤這樣做,一來,可絕東疆后患;二來,也可向四海彰顯我大唐天威,讓周邊諸國不敢再犯我大唐疆土。”
“殿下,東渡作戰,需倚重水師。”
蘇定方略一思索,隨即道:
“如今大同江上的十余艘巨艦,乃是我大唐最新打造的『鎮海艦』,艦堅炮利,足以應對倭國水師。”
“但倭國地處東海之中,路途遙遠,需提前籌備糧草、淡水,還要繪製詳細海圖,以防迷路。”
“蘇統領考慮周全。”
李承乾讚許道:“此事便交由裴行儉負責。”
說完,扭頭看向裴行儉,又道:“行儉,你即刻派人聯絡江陵水師,調遣二十艘『鎮海艦』前來平壤匯合。”
“再籌備三個月的糧草、淡水,以及足夠的火藥、炮彈。”
“另外,讓希爾德派人乘船前往倭國沿海,探查其港口布防、水師動向,繪製詳細海圖”
說完這話,他頓了頓,又看向高延壽:
“高將軍,你負責安撫遼東百姓,儘快恢復農桑,確保平壤城內糧草供應充足,為大軍東渡提供后勤保障。”
“李思遠,你協助薛仁貴操練兵馬,挑選精銳士卒編入東征軍,務必保證大軍戰力。”
“諾!”
眾人齊聲領命,殿內氣氛頓時變得熱烈起來。
滅高句麗已是不世之功,如今再議滅倭之策,若能成功,便是開拓東疆、揚威四海的壯舉,在場諸將誰不愿參與其中,留名青史
李承乾看著眾人的神情,心中也頗為振奮。
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沉聲道:“孤計劃一個月后,即下月初一,從平壤出發,東渡東海。在此之前,諸位需各司其職,務必做好一切準備。”
“孤要讓倭國知道,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遵殿下令!”
諸將齊聲吶喊,聲音震得殿宇樑柱微微顫動。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平壤城內外一片忙碌。
高延壽派人走遍遼東各地,安撫百姓,登記戶籍,發放糧種,鼓勵農民重返田間。
短短數日,便有數十萬百姓重返家園,田野間再次出現了耕作的身影。
李思遠則協助薛仁貴,從唐軍與高句麗降卒中挑選精銳,組成了一支五萬余人的東征軍,日夜操練,熟悉海戰戰術。
裴行儉則往來於平壤與江陵之間,調遣水師,籌備糧草。
江陵水師接到命令后,迅速挑選精銳艦只與水兵,滿載糧草、淡水與軍火,日夜兼程趕往平壤。
希爾德也派人,在常威的帶領下,紛紛乘船出海,深入倭國沿海,繪製出了詳細的海圖,以摸清倭國水師的布防情況。
倭國水師雖有數百艘戰船,但多為小型船只,裝備落后,根本無法與大唐的『鎮海艦』抗衡。
此時,大同江的晨霧尚未散盡,李承乾立於『鎮海一號』艦的甲板上,凝視著水兵們檢修火炮。
海風卷著咸濕氣息掠過甲冑,他指尖剛觸到冰涼的炮管,裴行儉便捧著鎏金銅匣快步登艦,神色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