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汴京朝堂來說,絕對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促成此事者,最大的功臣當然是趙孝騫,但除此之外,包括章楶在內的一應官員武將,官家亦定不吝封賞。
畢竟大家為大宋拔掉了一根深扎進肉里的尖刺,汴京君臣焉能不喜?
停戰盟書已差快馬緊急送往汴京,附帶了趙孝騫和章楶的聯名奏疏。
趙孝騫在奏疏里將整個宋夏之戰的過程如實敘述了一遍,語氣不卑不亢,沒有絲毫邀功的意思,倒是將章楶,種建中,張小乙等人的功勞重點描述了一番,并請為功臣封賞。
只是有一件事被趙孝騫用春秋筆法帶過。
那就是夜襲攻破興慶府的過程。
實在是沒法下筆,當時趙孝騫所部能破西夏都城,最大的功臣應該是那謎一般的五百人。
這件事至今都是一樁懸案,趙孝騫想破了頭也沒想通,那五百人究竟是受誰指使,又為什么要幫他破城,按照張小乙的說法,那些人似乎與他淵源頗深。
如果這個謎團至死都沒解開,趙孝騫死不瞑目,臨終前一定要編個故事,就說這五百人偷了他的巨額財產,子孫后代想必會精神百倍地追查這五百人的下落。
損子孫而不利己的事,趙孝騫也不介意偶爾干一下。
宴席杯觥交錯,唯獨章楶愁眉不展。
作為身份官職頗為敏感的邊帥,章楶為官多年一直如履薄冰,不管別人走不走得到對岸,他肯定能走到對岸。
然而趙孝騫對梁太后下了毒手,讓章楶的如履薄冰破了功。
他這輩子都沒干過如此出格的事,此刻的他很憂慮。
消息可以瞞住汴京的朝臣,但絕對不能對趙煦隱瞞,否則欺君之罪擔不起。
那么,趙煦若知道他和趙孝騫如此膽大妄為,把西夏國的太后干掉了,不知是何反應?
上面沒發話,你敢干這么嚴重的事,莫說前程,命要不要了?
別說鴆殺梁太后是趙孝騫的個人行為,章楶是環慶路經略安撫使,是主帥,趙孝騫干的事,不管章楶知不知情,都要擔責任。
無法得到趙煦明確的態度之前,章楶會一直憂慮下去,趙孝騫甚至猜測,恐怕章楶早已暗暗寫好了遺書……
“章帥,且展愁眉,今日開懷暢飲,你是功臣,官家不會對你怎樣的。”趙孝騫敬了他一杯酒。
章楶連杯都沒端,很不給面子,甚至還朝他瞪了一眼。
“老夫被你害慘了!郡公啊,不是老夫說你……”
正要開啟碎碎念模式,卻被趙孝騫果斷制止:“老夫既然不是說我,那就別說了,來,章帥,炫一個,喝完早點回屋睡覺去。”
端杯不由分說,便朝章楶的嘴里灌去。
章楶瞪大眼睛掙扎,這一刻他不知為何想起了被逼飲鴆酒的梁太后……
趙孝騫擱下酒杯,笑吟吟地道:“章帥放寬心,梁太后之死,官家絕不會怪罪,反而會封賞你,你想想,弄死那個女人,給大宋解決了多大的麻煩。”
“不僅免了將士們流血拼命,單從錢財糧草上來說,梁太后死了,給咱大宋的國庫節省了多大一筆開銷,戰爭打的可都是錢和糧食啊,咱們弄死她,簡直是積下了莫大的功德。”
“宋夏停戰,以及梁太后的死,對大宋的意義重大,從此以后,大宋對外的戰略都要調整了,嗯,往更積極的方向調整,這樁功勞,比開疆拓土的意義更重大,大宋,官家,你我,都將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