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蘇軾這個人,大家都選擇性地遺忘了,章相公都熄火了,我們再參劾蘇軾還有意義嗎?
人家犯了多大的罪?不過是跟幾個舊黨故交小聚了一下,順便議論了幾句時政,或許抱怨了官家幾句,多大的罪,犯天條了?
群臣都不吱聲,趙煦滿意了,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趙孝騫。
這事兒,子安辦得漂亮!
既保住了大宋的金字招牌蘇軾,又打擊了章惇和新黨的氣焰。
“事情既然真相大白,那么,就按規矩辦。”趙煦冷下臉,緩緩道:“黃履,來之邵,林希三人,不法之罪已查實,又有親口供狀在此,法不容情,理當嚴懲。”
“著令皇城司將此案及人犯移交刑部和大理寺,從嚴從速處置。”
言畢,趙煦環視群臣:“諸卿可有異議?”
沒人敢有異議,群臣垂頭不語。
趙煦冷冷瞥了章惇一眼,又道:“御史臺有監察百官之責,御史中丞卻是奸佞之徒,政事堂也該反省一下,為何讓這等奸惡沐猴而冠,多年居其位,竟無人察覺。”
話有點重,趙煦的態度轉變也比當初有了更大的變化,當初親政時趙煦拜章惇為相,一切皆是倚仗新黨,排擠舊黨。
而今日趙煦的語氣里,對新黨已有了諸多不滿。
很顯然,趙煦如今也意識到了,朝堂不能只有一個黨派,也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對皇帝來說,兩股勢力并存才是最符合皇權利益的。
拿話點了章惇后,章惇不得不站出來躬身道:“臣亦有失察之罪。”
趙煦嗯了一聲,起身拂袖離去。
直到趙煦已走,噤若寒蟬的群臣這才轉身三三兩兩離開大殿。
趙孝騫也跟著群臣一同走出去,只是群臣被趙孝騫剛才的氣勢所懾,趙孝騫周圍一丈方圓范圍沒人敢靠近。
唯有章惇跨出殿門時,與趙孝騫的目光相觸。
二人沉默對視,轉瞬移開,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
出宮,回到王府。
趙顥坐在銀安殿等他。
見趙孝騫回來,趙顥迎了上去,神情有些擔憂。
“我兒今日被召入宮,可有閃失?”
趙孝騫笑道:“這話您應該問章惇和邢恕,今日栽跟頭的可是這兩位。”
趙顥頓時放下心來,聽這話就意味著今日趙孝騫在朝會上大獲全勝,不僅徹底壓下了蘇軾一案,還給了章惇等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更重要的是,蘇軾一案催生了趙煦的心態轉變。
從此以后,章惇的新黨打壓舊黨,恐怕不會那么為所欲為了,趙煦已有了制衡的思想,朝堂上一定會給舊黨留出一些位置。
那么新舊兩黨的激烈內斗,至此將會漸漸趨于緩和,最終形成由斗爭轉為對峙的平衡局面。
不謙虛的說,這都是趙孝騫做出的貢獻。
趙顥不會管什么朝堂內斗,他只在乎兒子有沒有事。
既然趙孝騫平安無事,趙顥就開心了。
然而,趙孝騫卻喜歡沒事找事。
“父王,不如以楚王府的名義,給汴京各大權貴宗親下帖,就說三日后是孩兒的壽誕,王府設下壽宴,恭候四方賓客。”趙孝騫冷不丁道。
趙顥呆住了:“壽……壽誕?你……過壽?十九歲……”
趙孝騫眨眼:“不行嗎?十九歲,正是過壽的好年紀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