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端坐主位,鳳儀威嚴地道:“諸公若無異議,那么從下月起,大宋改元‘靖康’,今年六月初一,便是靖康元年,諸位意下如何?”
章惇和群臣紛紛贊同。
太后點頭道:“既如此,政事堂便將新年號頒告天下,大宋各地官府,各級官員,一應上下來往奏疏公文書函等,從六月初一始,皆以‘靖康元年’落款,天下咸使聞之,遵之。”
年號的事商議完畢,接下來還要商議登基后的冊封以及大赦天下等事宜。
新君即位后,冊封功臣和嬪妃是必走的流程,已經相當于一種禮制,大赦天下也是。
冊封嬪妃的事,沒什么爭議。
趙孝騫的后宮攏共六個女人,若是算上那位遼國成安公主耶律南仙,那就是七個。
至于汴京城里與他曖昧不清的李清照,趙孝騫下意識將她忽略了。
八字沒一撇的事兒,莫名其妙給李清照封個嬪妃,把她拽進后宮來,且不說李清照是啥心情,單說他爹李格非,得懵逼大半年。
而趙孝騫的女人,正宮皇后毫無懸念便是狄瑩。
狄家意外出了個皇后,她家祖墳這下可不止是冒青煙,簡直炸墳了。
其次是后宮的四大妃,四妃的封號也要按禮制,分別以“貴,淑,德,賢”四字命名。
在趙孝騫心里,貴妃只能是裊裊,倒也不是對她多偏愛,誰叫她給自己生了唯一的男娃呢,“母憑子貴”這四個字,是有一定道理的。
剩下的淑妃,德妃,賢妃等名號,就隨機分配吧,如果不夠的話,還有低一級的惠妃,麗妃等等。
別的皇帝后宮三千佳麗,趙孝騫卻只有七個,莫名覺得自己一生很專情是怎么回事……
當然,向太后仍然是鐵打的太后,位置紋絲不動,這是當初與太后約定的條件,更何況活爹跟太后那啥……
趙孝騫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馮氏,他有心把向太后升為太皇太后,母親馮氏尊為太后。
現在最麻煩的是禮制不合,而且趙顥與馮氏早年已和離,理論上馮氏是不能被尊封的。
這件事只能壓后,一切等滅了遼夏后再說,那時的趙孝騫,在大宋朝野的聲望已至巔峰,他說的話沒人敢反對,尊馮氏為太后自然便順理成章了。
后宮的事沒有爭議,輕松便決定了,在座的都是外臣,自然不好摻和皇帝的家事,你愛咋咋。
但是關于冊封功臣一事,趙孝騫與群臣發生了一些爭議。
章惇已經準備好了冊封的名單,名單上全都是新黨官員,而且都是章惇的鐵桿親信。
這份名單,都是要冊封晉升的。
趙孝騫看著上面密密麻麻數十人的名字和官職,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冊封功臣是登基大典的流程,是必須要走的過場。
但重點不是“冊封”,而是“功臣”。
章惇拿出來的名單里,為趙孝騫奪位立下功勞的人有幾個?
說句不好聽的,這些人皆是“朋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