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年送給遼國的歲幣,折合銀錠銅錢以及折價的絲帛瓷器等各種物品,每年大約是五十萬兩之數。
而大宋就這樣每年堅持,風雨無阻,送了數十年。
現在要他們一文不少地還回來,國庫豈能不發?
至于吃相難看,壞了規矩等等非議,趙孝騫表示并不在乎。
世事難兩全,“搞錢”和“要臉”之間很難共存,不如效孟子所說,舍魚而取熊掌,舍生而取義,舍臉皮而取錢……
“那便如此吧,我等兩國國主的答復,別讓我等太久哦。”趙孝騫含笑道。
說完趙孝騫的目光掃過其他的使臣,其中包括大理,吐蕃諸部,回紇,交趾等國。
腦海里漸漸浮現前世中國的秋海棠形狀,一股蓬勃的野心逐漸從心底里生出。
這些鄰國藩屬,未來都將劃為大宋的版圖,否則怎么稱得起“華夏統一”?
被趙孝騫的目光掃過,他的眼神里明明帶著笑意,可各國的使臣卻只覺得渾身汗毛倒豎,不寒而栗。
那種笑意里帶著極具侵略性的眼神,是他們從未見過的。
大宋,終究已不是曾經那個積弱的大宋了,使臣們暗暗做了決定,今日登基大典后,立馬給本國的國主送去急信,告訴他今日大宋汴京發生的一切,勸諫國主未來必須愈發恭順對待大宋,否則恐有亡國之危。
不用懷疑,在今日登基大典之前,各國使臣已把趙孝騫的生平事跡研究透了。
他們很清楚這位年輕人是大宋歷代帝王里獨樹一幟的,尤其是他還曾經有過征戰遼國的經歷,率軍把世上最強的遼國多次打趴在地,逼得他們不得不拱手讓出燕云十六州。
最強的遼國都不被他放在眼里,更何況他們這些小卡拉米。
儀式進行到現在,流程什么的已經沒人關注了,所有人關注的是今日登基大典上的信息量。
這位看似溫和儒雅的大宋新君,登基大典都沒結束,便向世人展現了他極其強勢的一面。
那種沉甸甸的壓迫感,就連大宋本國的朝臣都感覺心里堵得慌,很難想象各國使臣面對這位新君的壓迫時,那將是怎樣窒息的感覺。
說完了正事,趙孝騫也不再跟各國使臣較勁了,扭頭望向禮部尚書張沂。
“張尚書,大典結束了嗎?”
張沂已經絕望到完全擺爛了,毀滅吧,累了……
“稟官家,接下來是冊封皇后和功臣,大赦天下……”
話沒說完,趙孝騫擺擺手:“快點吧,我還有事。”
張沂:“…………”
不知多大的事,比登基大典還重要,此生官至禮部尚書,眼界終究還是淺薄了。
接下來的冊封皇后和嬪妃,由于狄瑩等女還在日本,無法當面冊封。
于是跳過,冊封功臣。
昨日章惇重新整理了名單,這份名單得到了趙孝騫的贊許。
名單已經比較公平了,章惇甚至破天荒地列了幾名舊黨官員,這個強烈的信號大約又能狠狠震驚朝臣。
從龍首功者大多是武將,種建中,宗澤,折可適,狄諮,張嶸,郭成等將領皆在列。